|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本文目录
为国以礼的以的用法?
“以”在短语中是一个介词,意思是“用”。
“为国以礼”是一个状语后置句式,实为“以礼为国”。与该短语结构类似的在文言文中有很多,比如: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为国以礼”一语出自《论语》,意思为“用礼治理国家”,体现了孔子的礼治思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固定句式?
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3、尔何如?(宾语前置)
4、何伤乎?(宾语前置)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
6、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7、则何以哉(固定句)
8、尔何如(固定句)
9、是故哂之(固定句)
不拘于时自牧以谗诛句式原句?
1.赵尝五战于秦 介后 2.洎牧以谗诛 被动 3.齐人勿附于秦 介后 4.斯用兵之效也 判断 5.其势弱于秦 介后 6.苟以天下之大 定语后置 7.破灭之道也 判断 8.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省略句 9.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判断句 10.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省略句 1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省略句 12.至丹以荆卿为计 省略句 1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被动+省略 14.是又在六国下矣 判断句
六国论特殊句式?
六国论特殊句式:
一,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用“非”表示的否定判断句);
二,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也”式判断句);
三,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式被动句)等。
六国论的创作背景:
《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二是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
扩展资料:
《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
该文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文章论点鲜明,论证严密,语言生动,具有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