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今天给各位分享肠套叠症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怎么判断是不是肠套叠症状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肠套叠的症状有哪些?
肠套叠的症状有:1、出现便血的情况。2、腹部有包块。3、呕吐腹痛。肠套叠是由于肠道套入跟其相连的肠腔内导致排泄异常的疾病,多发于婴幼儿,肠套叠的患者要注意避免受凉,尽量减少腹泻的症状,这样才可以减少肠套叠的病变,更快的恢复身体的健康。
婴儿肠套叠
肠套叠是婴儿期最严重的外科急症,如能早期发现,非手术方法就可治疗。婴儿肠套叠的症状有果酱样大便、腹痛呕吐以及腹部肿块。引起该病的原因并不明确,但合理喂养宝宝是预防该病发生的有效方法。
什么是肠套叠
肠套叠就是一段肠子套入相邻的一段肠子里,造成肠道梗阻而不通畅。
理论上任何部位都可发生,但大多发生在小肠末端和大肠起始部,也就是说小肠和大肠连接的部位。它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如果肠管套叠1—2天,套入的肠管血液循环受阻,并随着肠蠕动肠管越套越紧,从而发生缺血性坏死、穿孔,危及宝宝的生命。
肠套叠的症状
1、果酱样大便:病初时可有1—2次正常大便,以后便排出含血和粘液的粪便,像果酱样。大多数患儿在起病后4—12小时出现这种带有特征性的果酱样大便。少数婴儿来诊时无血便,仅肛门检查时手套上染有血迹。
2、腹痛:宝宝虽有腹痛,但不会详尽讲述,临床上可表现为突然发生哭闹、屈腿、面色苍白。腹痛缓解时仍可玩嬉或入睡。反复发作后,患儿精神渐差、嗜睡、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甚至出现休克。
3、呕吐:腹痛发作后不久便发生呕吐。初为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以后带有胆汁,晚期可吐出粪便样液体。
4、腹部肿块:由于肠管发生了套叠,因而局部隆起似肿块状。在病的早期,腹部可扪及肿物;到了晚期,由于脱水、电解质紊乱、腹胀、休克甚至出现腹膜炎征象,此时,腹部肿块反而不容易查出。
肠套叠的病因
常见的为6—12月幼儿的小儿肠套叠。一般无明显原因,因而称为自发生肠套叠。6—12月往往是幼儿断奶及改变食物的年龄。
有人认为随着食物的改变肠道内细菌也起变化,易引起粘膜下Peyer斑炎症肿胀而诱发肠套叠。幼儿肠套叠大多发生在末段50cm回肠,该处Peyer斑也最多。 肠套叠由三层肠壁组成:外壁为鞘部,套入部又由最内壁和反折壁组成。套入部的最前端为顶部,鞘部的开口处为颈部。套入部系膜血管为鞘部挤压而使套入肠管充血、水肿以至坏死。
肠套叠发生后,只要肠系膜够长且肠管可活动,套入部的顶部可继续向前推进到左侧结肠。
按套入肠的顶部和外鞘颈部肠段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按照Perin和Lindsay的统计,最多见的为回盲型,占39%,其次为回结型,31.5%,回回型、6.7%和结结型,4.7%,其余为少见类型。
肠套叠的治疗
肠套叠有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两种。
手术疗法:对肠套叠比较严重的宝宝,应采取剖腹复位套叠肠管的手术疗法。手术后,家长要定时帮宝宝变换体位,宝宝的饮食要以稀、少、清淡并富于营养为原则,量与质要逐渐增加,才有助于肠功能的恢复。
非手术疗法:
1、空气灌肠复位法。宝宝患病不超过12小时,全身情况良好,可做空气灌肠复位。超过24小时,全身情况明显较差,如腹胀严重者,禁忌做空气灌肠。
2、钡剂灌肠复位法。就是将钡剂灌入直肠内,通过荧光板,观察肠套叠阴影,确诊后,按规定增加压力,使肠套叠复位的治疗方法。
灌肠后,一般会让宝宝口服炭末,然后观察其能不能随大便一起排出。如能随大便排出,证明复位成功。
采取非手术疗法的时候需要注意给宝宝保暖,防止着凉、腹泻,饮食要以半流质为主,以免造成套叠的再次发生。
如何预防婴儿肠套叠
预防婴儿肠套叠主要在于合理喂养宝宝,具体如下:
1、添加辅食必须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添加一种新食品必须等前一种食品适应后再添加另一种,一般需要5—7天的适应期,不能同时添加几种新食物。
2、添加食物的量,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如喂食蛋黄可先试喂1/4个,3—5天适应后增至1/2个,1—2周后增至1个。
3、食物应从稀到稠,如先喂米汤后给米糊、米粥。从流汁、厚流汁、半流食到半固体流食,进而到固体食物,如从稀饭、稠粥到软饭。
4、食物性质从细到粗,先菜汁、细菜泥,至粗菜泥、碎菜和煮烂的蔬菜。
5、炎热的夏季或婴儿身体不适时不宜添加新的辅食,此时的婴儿食欲下降,适应能力较差,要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添加辅食。早产儿宝宝辅食添加必读
只要父母能够合理喂养你的小宝宝,仔细观察宝宝的一切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就诊,就可大大降低肠套叠的发病率或得到及时的治疗。
婴儿肠套叠最早期症状
养育宝宝的过程中,爸妈们每天都在收获惊喜。然而,惊喜有一个亲生胞兄,名为“惊吓”,总喜欢突然造访,让父母们顿感无措,心生彷徨。这不,有爸妈发出“SOS”求救信号了——宝宝肠套叠了,咋办?
一、话说,肠套叠到底有何来头?
所谓肠套叠,就是一段肠管钻到了附近的另一段肠管中,2岁内的宝宝(尤其是4-10个月的宝宝)是高发人群,并且男宝比女宝更常见,肥胖的宝宝更多见。
宝宝发生肠套叠以后,被套叠的肠壁血液会受到阻碍,可能会导致肠道缺血、坏死,甚至穿孔而导致腹膜炎,所以,肠套叠有一定的凶险性。
不过,如果肠套叠能够及早发现,那么宝宝要遭受的“罪”,就会轻很多。
二、了解肠套叠的信号
1、早期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的哭闹和呕吐
肠道本来是有节律地蠕动的。宝宝发生肠套叠的时候,由于肠道被堵住了,每当蠕动波到达套叠部位的时候,就会感觉腹部绞痛,因此会表现为阵发性的哭闹,通常是10-20分钟发作一次。因为肠蠕动受阻,宝宝还会呕吐。
2、果酱样大便,也是肠套叠的重要特征
在肠套叠的最初几小时,排出的大便的可能还是正常的。随着时间的延长,套叠部位的肠道发生水肿,黏膜渗血,因此,宝宝会排出果酱样的大便。
3、除此之外,发生肠套叠的宝宝,因为腹痛还会有面色苍白、双腿蜷曲、躁动不安等表现。
有些时候,父母在宝宝的腹部还能摸到一个长条的包状物。
这里给广大父母提个醒,由于年龄较小的宝宝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触碰其腹部,宝宝的哭闹会骤然加剧,也要怀疑是不是肠套叠了。
三、宝宝肠套叠了,怎么办?
应对宝宝肠套叠,最关键的一点是:及早发现,及时送医。
病发初期,一般通过空气或者生理盐水灌肠,就能使肠道复位了,不需要开刀手术。
但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或病发超过24小时才送医,宝宝可能已经出现肠坏死或腹膜炎了,就需要开展紧急手术。
说了那么多,相信大家对肠套叠有一定的了解了。其实这份“惊吓”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爸妈们足够细心,反应迅速,那么就能化险为夷,让宝宝不至于遭受太多痛苦。
肠套叠是什么?肠套叠后的肠管结构是怎样的?肠套叠有什么表现?
肠套叠是一种急性肠梗阻,与其系膜一起插入另一个肠腔。它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性腹部诊断之一。肠套叠的原因尚不清楚,这可能与饮食的变化、盲结构的解剖异常、病毒感染、肠痉挛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阵发性哭泣、呕吐和腹部肿块。病程比较长的患儿可能出现果酱样的大便。
肠套折叠后的肠管结构想象,为了露出脚踝,裤子在膝盖上稍微提起,这里折叠成N字,肠壁折叠形成三个圆柱体,内部和中间的圆柱体是内部的肠道(肠套叠),外部的圆柱体容纳内部的肠道(肠套叠鞘)。折叠的角度会使原来光滑的肠道逐渐压迫血流。
肠套叠的典型症状是腹痛、呕吐、血便和腹部肿块。对于父母来说,如果婴儿出现突然、一段时间、严重的腹痛,并伴有频繁的呕吐或血便,他们需要警惕肠套叠的发生,并及时带婴儿去看医生。对于婴儿来说,因为他们不能表达腹痛,他们通常表现为无法安抚的哭泣和不安,并表现出下肢向腹部屈曲的姿势。
腹痛通常是肠套叠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有规律的阵发性腹痛,没有任何诱因。儿童阵发性哭闹不安,弯曲双腿,脸色苍白,每次发作10~20分钟。从那时起,他们像往常一样安静地睡觉或玩耍,大约几十分钟后突然发作。由于肠壁血液循环障碍,肠腔内渗出的血液可与肠粘膜分泌物混合。便血通常发生在腹痛后4~12小时。起初,它与黄色粪便混合,很快就会排出深红色果酱。有时它是深红色的血,或者只是一点血。老年儿童或成年儿童或成年人经常缺乏便血症状,或在发病后几天发生。
腹部肿块:肿块表面光滑,可移动,形状多如香肠或香蕉,硬度中等,略有弹性。精神症状:随着肠套叠病情的加重,患者可出现精神抑郁、表情冷漠等症状。肠坏死后,患者可出现高烧、严重水电解质失衡、明显中毒症状和休克。
肠套叠护理的注意事项
一、肠套叠有5个症状
1.腹痛 肠套叠的主要症状。以典型的痉挛性腹痛就诊者为90%以上。腹痛突然发生,阵发性疼痛。患儿表现为突然性剧烈哭闹、尖叫,面色苍白,出冷汗,下肢屈曲或腹部翻挺。多于数分钟内平静,短时间隔后再次发作。间歇期内,神志自如。多次发作后间隔缩短,间歇期嗜睡,24h以后则发作频繁度可能下降,腹痛剧烈程度也可因嗜睡而掩盖。发生肠坏死、肠麻痹后,腹痛可失去阵发性发作特征。对晚期就诊患儿要仔细询问阵发性哭闹病史。此外,约有不足10%的婴儿可表现为无痛型肠套叠,就诊时即已精神萎糜、嗜睡、多因疼痛刺激剧烈或大出血引起休克所致。
2.呕吐 为肠套叠的早期症状。多因肠系膜被牵拉而产生的反射性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或肠内容物。患儿常常拒绝哺乳或饮食。较晚期发生呕吐物为粪臭性液体,此说明肠套叠引起梗阻已十分严重。
3.便血 是婴儿肠套叠的一个特征。起病24h内可有便血出现,多为暗红色果酱样便。有时为深红色血水,也有时仅为少许血丝。回结肠型肠套叠早期就有血便。小肠型肠套叠血便出现较晚,无自行排便者,肛管直肠指诊指套可见染血。
4.腹部包块 约80%的病例腹部可触及肠套叠所形成的肿块,肿块多沿结肠区分布。表面光滑、可活动,形状为腊肠或香蕉状,中等硬无压痛,略带弹性。此为确立肠套叠诊断最有意义的体征。
5.全身情况 随着肠套叠病情的进展,患儿逐渐出现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呈重病容。48h后可出现肠坏死,产生明显的腹膜炎体征。全身情况恶化,表现出发高热,严重脱水以及电解质失衡的明显中毒症状与休克征象。
二、肠套叠的.护理需要注意这些
1.保持孩子的肠道正常功能,不要突然改变小儿的饮食,辅助食物要逐渐添加,使小儿娇嫩的肠道有适应的过程,防止肠管蠕动异常。
2.平时要避免小儿腹部着凉,适时增添衣被。预防因气候变化引起肠功能失调。
3.防止肠道发生感染,讲究哺乳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小儿肠套叠应该如何预防?
1.饮食改变和辅食刺激
婴幼儿期为肠蠕动节律处于较大变化时期,易发生肠蠕动紊乱,且外界引起肠套叠的因素较多,如增添辅食或食物性质,环境,气温的改变,肠管本身疾病如肠炎等诱发肠蠕动紊乱而引起肠套叠。
2.局部解剖因素
婴幼儿回盲部较游动,回盲瓣呈唇样凸入盲肠,当回肠蠕动发生异常时,即可牵拉肠壁形成套叠。
3.病毒感染或其他
原因 引起回盲部集合淋巴结肿大因素:小儿腺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后,可引起末端回肠集合淋巴结增生,局部肠壁增厚,甚至形成肿物向肠腔突起构成套叠起点,加之肠道受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刺激,蠕动增强,导致发病。
4.免疫反应不平衡因素
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1岁以内,恰为机体免疫功能不完善时期,肠壁局部免疫功能易破坏,蠕动紊乱而诱发肠套叠,继发性肠套叠多因肠壁或肠腔内器质性病变,如肠息肉,肿瘤,肠壁血肿,梅克尔憩室,肠囊肿翻入肠腔,牵带肠壁作为起点而引起肠套叠,发病率约占2%~5%。
三、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
随着医学的发展,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肠套叠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且少见重症患儿。
阵发性哭闹、排果酱样大便和腹部触及包块的患儿要高度怀疑肠套叠的可能。若全身情况良好,可即刻行空气或液体(钡剂)灌肠。空气或液体(钡剂)灌肠既是诊断也是复位方法。
腹膜炎、肠穿孔、败血症、可疑肠坏死等均是灌肠禁忌证。症状持续时间越长,灌肠复位的可能性就越小,危险性就越大。
较之钡剂灌肠,空气灌肠具有快速安全、操作更简单、并发症更少、射线照射时间更短等优点。因能够准确获知灌肠压力大小,故有更高成功率。特别是一旦穿孔,钡剂灌肠危害严重。目前国内已普遍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法,复位成功率为75%~94%。若首次复位不成功,可在麻醉下再行试灌。
复位成功后,一般需口服炭片,观察其排出情况,并告之家长,无论是灌肠还是手术,复位成功后均有复发可能。
肠穿孔是空气灌肠最危险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应立即在剑突与脐连线中点处插入一粗针头,减张排气,并行急诊手术。
少数肠套叠有自发复位的可能。
手术治疗:如果患儿已有休克或腹膜炎症状,或灌肠复位失败,需行剖腹探查。术前应予胃肠减压、静脉输液和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等。术中须探查是否存在诱发肠套的器质性病变。肠套叠复发率为2%~20%,其中约1/3发生于首次发病当天,大多数则在6个月内复发。复发者往往没有固定套入部,同一病人可复发多次。手术复位或行肠切除者较少复发。与首次发病者比较,无手术治疗史的复发肠套叠,灌肠复位成功率几乎完全相同甚至略高。复发病人通常就诊较早,症状较轻,仅表现为不适和烦躁。需要注意的是,复发肠套叠应考虑存在肠道病变可能。胸腹部手术术后均有继发肠套叠可能。患儿术后出现肠梗阻表现时,往往首先使人想到绞窄性肠梗阻,因此很少在再次探查术前明确肠套叠诊断。大多术后肠套叠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平均10天左右。造影检查有助于诊断,可表现为小肠梗阻。术后肠套叠多为回回型,需手术复位,但无需肠切除。
(二)预后
婴幼儿原发性回结型肠套叠如能早期诊断,早期应用灌肠复位均可治愈。如病程超过1~2天尤其是已有严重脱水、中毒或休克等症状,多需手术复位或肠切除,其病死率显著提高,达2%~5%。
四、小儿肠套叠的偏方
1.乳食积滞
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方药:消乳丸(《论治准绳》)加减.香附10g,神曲、麦芽各12g,陈皮、砂仁各6g,炙甘草3g.腹胀而痛者加青皮、槟榔、延胡索理气以止痛;肉、奶食所致者加焦山楂、焦神曲.
2.温热内蕴
治法:清化湿热,通腑导滞.
方药:大承气汤(《伤寒论》)加减.生大黄15g(后下),芒硝12g,枳实9g,厚朴12g,黄连15g,二花15g.若腹胀较重加炒莱菔子;若见果酱样血便则加侧柏叶、地榆以凉血止血;若腹痛较重则加白芍以缓急止痛.
3.气滞血瘀
治法:理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小茴香15g,干姜3g,延胡索15g,没药9g,当归15g,川芎15g,肉桂8g,赤芍、五灵脂、蒲黄各9g.若气滞胀痛者,加川楝子,枳壳,理气止痛;腹部包块者加三棱,莪术、山甲片化瘀消积.
宝宝出现肠套叠会有什么症状?
1、腹痛
这是肠套叠的主要症状,突然发生,呈阵发性疼痛,孩子会突然性剧烈哭闹、尖叫,面色苍白,出冷汗,下肢屈曲或腹部翻挺。多于数分钟内平静,短时间隔后再次发作。多次发作后间隔缩短,间歇期嗜睡。无法表达的小婴儿则出现阵发性哭吵,发作间隙表现正常或安静入睡。
2、呕吐
呕吐为肠套叠的早期症状,开始为不消化食物如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接着可能有草绿色的胆汁,呕吐后可有全身扭动,屏气表现,严重时甚至吐出有粪臭的液体,此说明肠套叠引起梗阻已十分严重。
3、便血
肠套叠初期,结肠蠕动增加,肠腔内压升高,患儿排出少量正常粪便,后期粪便中出现血迹,随之因肠缺血坏死而排暗红色血块或果酱样大便。有时为深红色血水,有时仅为少许血丝。
4、腹部包块
孩子腹部可触及肠套叠所形成的肿块,肿块多沿结肠区分布。表面光滑、可活动,形状为腊肠或香蕉状,中等硬无压痛,略带弹性。
当孩子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就医。
肠套叠症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怎么判断是不是肠套叠症状、肠套叠症状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