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蛲虫,以及蛲虫怎么样才能彻底根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蛲虫是什么动物?
蛲虫 [náo chóng]
蛲虫(拉丁学名:Enterobius vermicularis),学名蠕形住肠线虫,是蛔目尖尾科住肠线虫属下的动物,又叫蛲虫、屁股虫、线虫,分布于世界各地。
蛲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回盲部,以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及回肠下段多见。当人睡眠后,肛门括约肌松弛时,部分雌虫爬出肛门,在附近皮肤产卵。产卵后,雌虫多因干枯死亡,少数雌虫可由肛门蠕动移行返回肠腔。若进入阴道、子宫、输卵管、尿道或腹腔、盆腔等部位,可导致异位寄生。
中文学名
蠕形住肠线虫
拉丁学名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别称
蛲虫、屁股虫、线虫
界
动物界
门
线虫动物门
纲
尾感器纲
亚纲
小杆亚纲
目
蛔目
科
尖尾科
属
住肠线虫属
种
人蛲虫
分布区域
世界各地
寄生部位
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及回肠
形态
成虫细小,乳白色,呈线头样。雌虫大小约为8~13mm×0.3~0.5mm,虫体中部膨大,尾端长直而尖细,常可在新排出的粪便表面见到活动的虫体。雄虫较小,大小约为2~5mm×0.1~0.2mm,尾端向腹面卷曲,雄虫在交配后即死亡,一般不易见到。虫卵无色透明,长椭圆形,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另一侧稍凸,大小约50~60μm×20~30μm,卵壳较厚,分为三层,由外到内为光滑的蛋白质膜、壳质层及脂层,但光镜下可见内外两层。刚产出的虫卵内含一蝌蚪期胚胎。
蛲虫蠕形住肠线虫,外形恰似一条白线,长度大约2厘米(约半寸),寄居在儿童的大肠内,有时随儿童的粪便排出,在粪便中可见无数白色小虫蠕动,这便是蛲虫。
什么是饶虫
蛲虫,学名蠕形住肠线虫,是蛔目尖尾科住肠线虫属下的动物。
蛲虫成虫细小,乳白色,呈线头样。雌虫大小约为8~13mm×0.3~0.5mm,虫体中部膨大,尾端长直而尖细,常可在新排出的粪便表面见到活动的虫体。
蛲虫雄虫较小,大小约为2~5mm×0.1~0.2mm,尾端向腹面卷曲,雄虫在交配后即死亡,一般不易见到。虫卵无色透明,长椭圆形,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另一侧稍凸,大小约50~60μm×20~30μm,卵壳较厚,分为三层,由外到内为光滑的蛋白质膜、壳质层及脂层。
扩展资料
蛲虫呈世界性分布,其感染率与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无密切联系。即使在发达国家蛲虫亦较常见,例如美国的蛲虫病是最常见的蠕虫病,估计感染人数为4200万。
感染率一般是城市高于农村,各个年龄人群均可感染,但以5~7岁幼童感染率较高。蛲虫其分布具有儿童集体机构及家庭聚集性的特点,而且蛲虫生活史简单,虫卵发育迅速,感染期虫卵抵抗力强(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可存活20天),因而蛲虫病流行广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蛲虫
什么是蛲虫?
蛲虫病是以肛门、会阴部瘙痒为特点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世界各地流行极广,我国南方、北方普遍流行,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尤其在集体机构儿童感染率高。
蛲虫是一种白色细小的线虫,外观很像是线头,最长者也不超过1. 5厘米。蛲虫在人体肠道内寄生,头部钻入黏膜吸取营养,吞噬肠内容物,有时也可吸血。
在夜间患儿入睡后,肛门括约肌松弛,雌蛲虫就会移行至肛门周围排卵,引起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瘙痒,往往影响小儿睡眠并导致遗尿,有的小儿还会因抓破皮肤而发炎。
扩展资料:
1、蛲虫呈世界性分布,其感染率与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无密切联系。即使在发达国家蛲虫亦较常见,例如美国的蛲虫病是最常见的蠕虫病,估计感染人数为4200万。感染率一般是城市高于农村,各个年龄人群均可感染,但以5~7岁幼童感染率较高
2、蛲虫的传染主要在幼儿及儿童间传染较广泛,主要原因在于被感染的幼儿症状为肛门及肛门周瘙痒,幼儿或儿童会由于瘙痒而抓挠瘙痒部位,同时沾染上蛲虫虫卵,再通过接触玩具,座椅或门把手等将虫卵扩散到孩子容易碰到的生活范围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蛲虫
关于蛲虫和蛲虫怎么样才能彻底根治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