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今天给各位分享茯苓的功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茯苓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 2、茯苓的作用与功效?
- 3、茯苓有哪些神奇的功效
- 4、茯苓的功效有哪些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可以健脾利溼、宁心安神,那么茯苓的吃法有哪些呢?茯苓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渗溼利水
茯苓性平、味甘,入心、肺、脾经,有渗溼利水的功效。茯苓皮有利尿的作用,其作用缓慢持久,能促进钠、氯、钾等电解质的排出。茯苓可配伍猪苓、泽泻、白术等中药,用于治疗脾虚溼盛型水肿。
健脾和胃
茯苓含有茯苓酸、蛋白质、卵磷脂等物质,能对胃肠道产生作用,茯苓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常食用茯苓可以改善脾虚食少、脘腹闷痛等症状。
缓解失眠
茯苓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水肿、气血不足的心悸失眠。中医上,常用茯苓配伍柏子仁、酸枣仁治疗失眠健忘的症状。常食用茯苓可以有效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增强免疫
茯苓多糖可以增加吞噬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能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常食用茯苓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茯苓可以健脾利溼、宁心安神,那么茯苓的吃法有哪些呢?茯苓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茯苓可以长期吃吗
可以长期适量食用。
茯苓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利水渗溼、宁心安神、健脾益胃的功效。长期食用茯苓是对身体有好处的,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
但是要注意每次的食用量不宜过多,用茯苓调理身体,应该遵守循环渐进的原则,一次性大量食用反而会产生不良影响。
哪些人不宜食用茯苓
1.小便过多者。茯苓有利水渗溼的作用,小便频繁者食用茯苓会增加小便次数,容易加重病情。
2.肾虚患者。茯苓性平、味甘,有温肾利水的功效。但是肾虚患者食用茯苓会加重病症,甚至会出现滑精的症状。
3.气虚下陷者。气虚下陷者常见症状饮食减少、面色萎黄、少气懒言,服用茯苓会造成身体不适。
茯苓的吃法有哪些 土茯苓绿豆老鸭汤
原料:
老鸭半只、绿豆50克、土茯苓60克、姜3片、陈皮少许、盐少许。
1、土茯苓洗净、削皮、剁成大块;
2、绿豆洗净,提前用清水浸泡;
3、陈皮用清水泡软,姜去皮、切片;
4、处理过的老鸭洗净,斩成块状;
5、锅烧热,倒入少许油,待油烧热,放入姜片爆香;
6、放入老鸭块,大火煸炒;
7、煸至鸭肉出油,盛出鸭肉待用;
8、泡软的陈皮用刀刮去内膜;
9、汤煲中放入煸过的鸭肉、土茯苓、绿豆、陈皮和姜片;
10、倒入1L清水,大火煮沸,撇去浮沫,转小火煲2小时左右,关火后加少许盐调味。
薏米赤豆茯苓粥
主料:
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
做法:
1.先将赤小豆浸泡半天;
2.将赤小豆与薏米共煮粥;
3.赤小豆煮烂后,加茯苓粉再煮;
4.成粥后加白糖少许。
茯苓膏
材料:
茯苓500克、炼蜜1000克。
做法:
1、将茯苓研成细末后加入蜜拌和均匀;
2、用文火熬成膏状晾凉后装入瓷罐备用;
3、每次温开水冲服10克、1日2次。
茯苓的作用与功效?
茯苓有甘平、 甘淡平,心脾肾经,它主有淡渗利水 健脾的功效。 如果把它这几个功效归纳起来,
第一个是利水消肿,茯苓不管是中医和西医,它是一个比较好的利水药,而且利水还不伤肾 ,而且健脾,它也没有像西医利尿药的副作用,它比较平和,它可以利水消肿,一些肾脏病的水肿,还有心脏病的水肿就可以应用。
第二个健脾止泻,茯苓有健脾作用,它是淡渗健脾而且还可以止泻,因为利小便而实大便,这个也可以。常用的健脾方子,比如四君子汤,还有一些健脾丸都有茯苓。因为它有健脾作用,同时它可以用于带下,脾虚引起的带下也可以用。健脾可以和其它药物联合应用,比如说山楂 白术,党参 还有黄芪等等都可以应用。还有茯神,茯苓同时有个茯神,同类药物 不同组成部位,因此健脾利湿之外,它还有安神的作用,一些睡觉不好的病人也可以用。因为茯苓没有什么副作用,而且可以做成茯苓饼吃,
第三个 消化功能不好的,有溃疡病人,有抑制胃酸 减少转氨酶作用。
第四个 有降糖,对心脏缺血也有很好的作用,还有一个就是肿瘤,茯苓多少对肿瘤也有好处,我跟大家讲一下,茯苓是长寿中药的其中一个,古书上好说千年茯苓,现在很难得到,就说明这个药,对人体没有副作用的。
茯苓有哪些神奇的功效
茯苓是我们都比较常听说的,这对我们的身体到底有哪些好处,大家都了解吗,其实,健康保健是我们大家都渴望的。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啊,茯苓它也是一种食材。茯苓的功效非常的多,它还有很多好吃的的做法。下面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茯苓是什么,它有哪些神奇的功效呢,茯苓有哪些食用方法。
茯苓是什么
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乾,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乾,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1.利尿作用,它可以将身体中的有害物质排出。
2.增强免疫力,具有增强身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它在体内可以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白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
4.抗肿瘤作用,白茯苓中含有一种叫白茯苓聚糖的成分,它有很明显的抗肿瘤的作用。
5.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能使环磷酰胺所致大白鼠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
6.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白茯苓有镇静作用。
7.白茯苓可健脾,对那些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体倦乏力、腹泻的气虚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气的作用,而且药性平和。
茯苓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1.开胃汤
做法: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
疗效: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2.茯苓薏米粥
做法: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
疗效: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3.茯苓薏米饼
做法: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
疗效: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4.苓陈皮姜汁茶
做法: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
疗效: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5.茯苓栗子粥
做法: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
疗效:茯苓补脾利溼,栗子补脾止泻,大枣益脾胃。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
6.茯苓麦冬粥
做法:茯苓、麦冬各15g,粟米100g。粟米加水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源于《圣惠方》。
疗效:茯苓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清心,粟米除烦热。用于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
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
茯苓是利水渗溼药,还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茯苓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溼利关节,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
在功效上,土茯苓清热利溼、解毒、杀虫止痒,对于溼热所致的皮肤病如梅毒、溼疹有很好的疗效;而茯苓是健脾利溼的要,常常配伍在益气健脾的药方中,增强健脾利溼的作用。
从味道上来说,土茯苓味道比较苦,茯苓没有什么太大的味道,比较淡。
总结: 对茯苓的了解是不是更近一步了,不管是土茯苓还是茯苓,只要有药效,对我们的身体有帮助就是好的食材。还有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经、肺经、肾经、脾经,能健脾利溼、宁心安神。对于脾虚溼盛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痰饮咳嗽、便溏泄泻、心悸失眠,可使用茯苓配伍其他中药进行标本兼治。效果也是非常的好了,大家一定要多加的了解一下。
茯苓的功效有哪些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呈黑褐色,里边是白色或者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者是赤松的根部。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是我国传统药材中非常重要的健脾利湿中药材,具体的功效如下:
1、利水消肿:茯苓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是中药中利水消肿的重要药材之一,可用于治疗各种寒热、虚实等原因所导致的水肿;
2、健脾止泻:茯苓能够健脾、渗湿而止泻,尤其擅长于治疗脾虚、湿盛所导致的泄泻症状。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的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的功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又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补益心脾、宁心安神:常可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
4、增强免疫功能:茯苓多糖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服用茯苓多糖可改善老年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5、抗癌:其中包括抗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氨基酸等,食用茯苓可以抑制癌细胞的产生,破坏癌细胞的DNA,移除体内的致癌的自由基等,不管是用来预防癌症,还是用来治疗癌症,茯苓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功效;
6、治疗感冒、咳嗽:茯苓对于感冒有一定的治愈作用,尤其是对于湿热等原因引起的感冒,引发咳嗽、痰多,甚至伴随手脚酸软、体乏、背痛等症状,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使用茯苓煮粥或者是炖汤来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茯苓功效很多,日常可以通过煮粥、炖汤等来服用,但因其具有的药用价值比较多,不宜过量服用。
茯苓的功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茯苓的功效与作用、茯苓的功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