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1.飞将军李广的文言文及翻译译文
李广从王尉调为将军,出兵雁门攻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部队,活捉了李广。单于一向听说李广贤能,下令说;“一定把李广活着送来!”李广当时受伤生病,匈奴骑兵就把李广放在两马之间的网兜里躺着。
走了十几里,李广装死,瞥见旁边有一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跃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推下匈奴少年,夺下他的弓,鞭马向南奔驰几十里,又遇到他残余的部队,便领着进入关塞。匈奴派了几百骑兵追捕他,李广一边跑一边取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所以得以逃脱。
于是回到京师,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吏判决李广折损伤亡人马多,又被匈奴活捉,当斩,经纳粟赎罪,成为平民。
原文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传》。《李将军列传》为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载于《史记》卷一百零九。这篇文章通过描写被誉为“飞将军”的汉朝名将李广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文章叙事突出重点事件,善用对比手法,注重细节描写,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史记卷百○九·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
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
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於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
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柰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於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於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鬬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鬬,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
为人廉,谨於文法。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
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闲,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
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於是至汉,汉下广吏。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顷之,家居数岁。
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蚡饮。
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
」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
於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
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居顷之,石建卒,於是上召广代建为郎中令。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
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
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
」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
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
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明日,复力战,而博。
李将军名广,陇西郡成纪县人,他家世世代代传授射箭技术。
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人听说后,称他是“汉朝的飞将军”,一直避开他,好多年不敢入侵右北平。有一次,李广出外打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一箭射去,箭头没入石头中,走近一看,是块石头。于是重新再射,竟再也射不进去了。
李广为人廉洁,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吃喝都与士兵一样。李广带兵,到了粮水缺乏的地方,见到水,士兵们没有全都喝到时,他不接近水边,士兵没有全都吃过时,他不尝食物。他执法宽大、松缓,不苛待部下,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效力。他射箭,看见敌人迫近,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放箭,只要箭射出去,敌人就随着弓弦声响而倒下。
元朔六年,李广再次任后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击匈奴。(这次战役中)许多将领斩杀敌人首级的数目都达到了标准,凭军功封侯,而李广的部队没有建功。
过了两年,李广以郎中令的官职带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发,博望侯张骞带领一万名骑兵和他一起去,但走的不是一条路。李广军前进了大约几百里, 匈奴左贤王率领四万骑兵包围了他们。部下都很恐慌,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冲进敌军。李敢独自带着几十名骑兵冲锋,径直穿过匈奴部队,突破匈奴军左右两翼,而后回到自己的阵地,向李广报告说:“敌军容易对付。”军心这才安定下来。李广命令士兵摆成圆形阵势,面向敌人,匈奴猛烈攻击他们,箭如雨一样密集。汉军阵亡超过一半,箭也快要用完了。李广就命令士兵拉满弓,控弦不发,他亲自用大黄强弓射敌军副将,射杀了几个人,敌人的进攻才渐渐松懈下来。适逢天色将晚,将士们都面无人色,而李广的神色气概仍和平时一样,更加注意整顿队伍,他的部下因此更加钦佩他的勇气了。第二天,又和敌军激战,而博望侯张骞的部队也赶到了,匈奴兵这才撤兵走了。汉军已非常疲惫,无力追赶。这一次李广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于是撤兵回朝。按照汉朝法律,博望侯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到达,当判处死刑,用钱赎了死罪,贬为平民。李广功过相当,没有得到封赏。
又过了两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大举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屡次主动奏请随军出征,汉武帝认为他年老,不同意;过了好长时间才允许他的请求,任命他为前将军,这一年是元狩四年。
李广已经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出塞后,卫青从捕获俘虏的口中,得知单于居住的地方,就亲自率领精锐的队伍去追击单于,却命令李广的部队与右将军赵食其的部队合并,从东路出兵。东路稍稍迂回,路远一些,而且大部队经行的地方水草不多,势必加速行军。李广亲自请求说:“我是前将军,现在大将军却改令让我从东路进兵,况且我从刚成年时起就和匈奴作战,今天才得到一个迎战单于的机会,我愿作前锋,先同单于决一死战。”大将军卫青曾暗中得到汉武帝的告诫,认为李广老了,命运不好,不要让他迎战单于,恐怕不能实现擒拿单于的愿望。而这时公孙敖刚失去侯位,作为中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也想让公孙敖和自己一起迎战单于,所以改调前将军李广。李广当时知道这件事后,坚决地向大将军表示不同意调开。大将军不接受他的请求,命令长史下一道文书给李广的府署,写道:“迅速前往指定的部位,照文书指示行事。”李广不向大将军告辞就动身出发,心情怨愤,到达指定地点后,带领士兵跟右将军赵食其部队合并,从东路出发。军中没有向导,因而迷失道路,落在大将军后面,延误了与卫青会师的约期。大将军与单于交战,单于败逃,没能俘获单于,只得收兵回来。向南横过沙漠时,遇到了前将军、右将军。李广见过卫青后,回到自己军中。大将军派长史拿酒食送给李广,借机询问李广、赵食其迷路的情况。卫青要向皇上报告迷路的详细经过。李广没有回答,卫青派长史迅速责成李广军中主管幕府的校尉去接受质询。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现在我自己去大将军幕府接受质询。”李广又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刚成年起就与匈奴作战,经历了大小70多次战斗,这次有幸跟随大将军直接与单于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动我的部队走迂回而又遥远的道路,而我又迷失道路,这岂不是天意吗?况且我李广已经60多岁了,终究不能再去受那些刀笔之吏的侮辱。”于是抽刀自杀了。李广军中军官和士兵全都哭了。老百姓听到李广自杀的消息,不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不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都为他流下眼泪。右将军赵食其单独交司法官吏审问,本当判处死刑,用钱赎免死罪,被贬为平民。
4.文言文《李广列传》翻译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
他的先祖叫李信,秦朝时任将军,就是追获了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纪。
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李广的堂弟李蔡,也被任为中郎。二人又都任武骑常侍,年俸八百名。
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到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了敌人的军旗,立功扬名。
可是由于梁孝王私自把将军印授给李广,回朝后,朝廷没有对他进行封赏。调他任上谷太守,匈奴每天都来交战。
典属国公孙昆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己仗恃有本领,屡次和敌人正面做战,恐怕会失去这员良将。”于是又调他任上郡太守。
以后李广转任边境各郡太守,又调任上郡太守。他曾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太守,都以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
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
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
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
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
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
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
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射死了那骑白马的匈奴将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这时正值日幕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
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大军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无法随后接应。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12 09:22 过了好几年,景帝去世,武帝即位。左右近臣都认为李广是名将,于是李广由上郡太守调任未央宫的禁卫军长官,程不识也来任长乐宫的禁卫军长官。
程不识和李广从前都任边郡太守并兼管军队驻防。到出兵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势,靠近水丰草茂的地方驻扎军队,停宿的地方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卫,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但他远远地布置了哨兵,所以不曾遭到过危险。
程不识对队伍的编制、行军队列、驻营阵势等要求很严格,夜里打更,文书军吏处理考绩等公文簿册要到天明,军队得不到休息,但也不曾遇到危险。程不识说:“李广治兵简便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他,他就无法阻挡了。
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乐,都甘心为他拼死。我的军队虽然军务纷繁忙乱,但是敌人也不敢侵犯我。”
那时汉朝边郡的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人害怕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大多愿意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程不识在景帝时由于屡次直言进谏被封为太中大夫,为人清廉,谨守朝廷文书法令。
后来,汉朝用马邑城引诱单于,派大军在马邑两旁的山谷中埋伏,李广任骁(xiāo,消)骑将军,受护军将军韩安国统领节制。当时单于发觉了汉军的计谋,就逃跑了。
汉军都没有战功。四年以后,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
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
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
匈奴出动追捕的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于是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
5.李广苏建列传赞翻译及原文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着父亲的职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并逐渐被提升为掌管皇帝鞍马鹰犬射猎工具的官。
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
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庭也扣留他们以相抵。公元前一○○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摆列财物赠给单于。
单于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单于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归汉,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
缑 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赵破奴重新陷胡地,在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
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
"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
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们的计划报告了阏氏及其子弟。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
单于派卫律审处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
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
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
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自己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
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轻地敲打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
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
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处死。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
"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
"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予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
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顺着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南越王杀汉使者,结果九郡被平定。
宛王杀汉使者,自己头颅被悬挂在宫殿的北门。朝鲜王杀汉使者,随即被讨平。
唯独匈奴未受惩罚。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
匈奴灭亡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
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
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
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
苏武会编结打猎的网,矫正弓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圆顶的毡帐篷。
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穷困。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
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
6.古文李广传解析查找,急求给你译文,需要找什么看看能不能找到。
李广,是陇西成纪的人。其祖先李信,是战国时秦国的将军,曾追获燕太子丹而获封(燕太子丹曾派荆轲刺秦王蠃政)。
后从槐里迁居成纪,于是李家便在成纪定居了下来。 李信之后,李家世代以精湛的射技家传,确有过人之处。
传至李广,遂发扬光大。 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侵入萧关。
李广刚成年,首次从军,因其善射及勇猛,杀敌俘敌很多,李广于是获授中郎将。他的堂弟李蔡,也做了郎官。
二人都加衔武骑常侍(类似侍卫),常随皇帝出行,傣禄八百石。(一石=十斗=100升,是容量单位) 李广常随文帝出行,陷阵破关抵御以及格斗猛兽等方面,其勇力无人能敌。
文帝曾对他说:“可惜呀,你没有碰上时机。要是你处在汉高祖打天下的时代,做个食邑万户的列侯,根本不在话下!”由此可以知道李广的勇猛。
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即位,不久开始削藩,吴王刘濞掀起“七国之乱”。在平定此役中,李广为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出击吴军。
李广败敌夺旗于昌邑城下,建立首功,扬名天下。景帝弟梁王,乃授予李广将军印,而这是违反朝廷规定的。
即未经许可,不得私自接受诸侯王的授印。所以,虽然李广功大,这次却未得封赏,两相抵销。
由此可见,汉代的封赏惩罚是分明的,不以人地位的高低为准。 后李广徙为上郡太守,又先后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今甘肃宁夏山西河北北部一带)。
北面匈奴时常南下,李广与其力战,扬名边关。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
一次,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景帝派中贵人跟随李广学军事。
中贵人,带从骑数十人外出,见三个匈奴人,便想俘获他们。结果,这三人,返身射箭,将中贵人射伤,并将其随从几十人,几乎全杀光。
中贵人逃回军营诉说了经过。李广说:“这几人肯定是射雕之人”。
于是,李广就带了一百多骑去追杀他们。 那三人,弃马而步行了几十里,被李广追上。
李广射杀两个,捕获一人。正在此时,匈奴数千骑到达。
但他们见李广才一百多人,以为是诱饵。不知虚实,不敢冒进。
李广手下比较惊恐,打算逃奔回营。李广却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如果往回走,匈奴必追杀,我们将全军覆灭。
如果我们留下来,匈奴会以为我们是诱饵,必不敢攻击。”于是,李广令一百余骑不退反进,向匈奴人靠拢。
并在离匈奴很近的地方,下马解鞍,以示不备。匈奴人大惊,不敢出击。
派一将出来监视李广他们。李广上马,前去杀了他。
此时,天刚刚黑。李广他们索性躺下休息。
匈奴人十分惊异,始终不敢交战。以为有伏兵在近旁,将会在半夜攻击他们。
于是他们在天黑后,主动退兵走了,还怕汉军追来。天明,李广回到大营。
此事成为一传奇。由此可知李广之勇之谋。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李广和程不识从边关分别调任未央宫(皇帝住)卫尉与长乐宫(太后住)卫尉。
二人都是边关名将,但风格迥异。 李广带兵,没有严格的编制和一定的行列,选择有水草的地方宿营,起居人人自便,夜间不敲击刁斗巡更,军营中的文书簿籍诸事简化,但是要在离军营很远的地方布置侦察哨兵,李广这样做,居然从来没有遇到危险。
而程不识呢,严格约束手下,严格整顿编制和军营规章,夜里敲击刁斗巡更,军士官整理文书簿籍往往到天明。他这样带兵也没有危险。
当时,在边郡,匈奴人更怕李广的计谋与勇猛,士兵们也乐于跟从李广而苦恼程不识。 后来,李广带兵从雁门关出击匈奴。
匈奴兵多,李广被击败,受伤后,居然被生俘了。单于下令将其带往大帐。
路上,李广瞅准一匈奴少年骑着良马,便趁机不备时,夺马夺弓箭而飞奔。匈奴兵紧追,被射杀数骑。
终因李广马快而逃回汉营。李广因所带兵士损失,又被生擒,按律当斩。
但交纳巨额赎金免斩刑,被贬为庶民。 在家住了几年,一日,李广与一个跟从外出打猎。
因为喝了酒,返家晚了。走到霸陵亭,守霸陵的官员喝醉了,便呵斥他们,不让过。
李广的随从便说:“这是从前的李将军”。尉官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行,何况是从前的将军。”
令李广宿在霸陵亭下。 后来,匈奴入侵辽西。
打败了韩安国将军,韩被调任右北平。于是,汉武帝便招李广并封其为右北平太守。
李广立即请求让霸陵尉与其一起出击匈奴。霸陵尉一到,李广便将其斩首。
从此事上看,李广也有些缺乏气量。但李广到达右北平,匈奴人怕他,便远远避开,不敢惹他。
一次,李广出去射猎,见草丛中一老虎卧伺,急搭弓而射,没有反应。走近一看,却原是石头,箭头已经深陷入石。
再射,哪知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射进去了。但李广曾在右北平射杀过猛虎,也曾被虎伤及。
从中也可以看出李广艺高胆大的一面。 李广为官清廉。
得到的赏赐,全都分给部下。饮酒吃饭与士兵一样。
终李广一生,做傣禄两千石级的官员达四十多年,但家中却无剩余财产。他身材高大,手臂很长,伸缩自如,这是他善射的天赋。
即使是他的儿子孙子及徒弟,都没有能赶上他的射技的。李广不善口才,平时少言寡语。
但他与别人住在一起时,就划地为军阵,比赛射箭的远近,输者罚其饮酒。他专门以此为嬉戏,到死都如此。
李广爱士卒。如遇。
7.求《李广酣战》的译文,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西汉著名军事将领。
李广的祖先是秦朝将军李信,曾率军战败燕太子丹。李广接受世传弓法,射得一手好箭。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以良家子弟从军抗击匈奴。因善于用箭,杀死和俘虏了众多敌人,升为郎中,以骑士侍卫皇帝。
多次跟随文帝射猎,格杀猛兽,文帝曾慨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汉景帝即位后,李广为陇西都尉,不久升为骑郎将。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抗击吴楚叛军。
因夺取叛军帅旗由此在昌邑城下立功显名。虽有功,但由于李广接受了梁王私自授给他的将军印,回朝后,没得到封赏。
诸王叛乱平定后,李广任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上书:“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史记·李将军列传》)于是被任为上郡太守。后李广又在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做太守,以打硬仗而闻名。
匈奴入侵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鱼河堡),景帝派一个宠信宦官同李广一起统率和训练军队抗击匈奴。一次宦官带几十个骑兵出猎,路遇三名匈奴人骑士,与其交战,结果,匈奴人射杀了所有随从卫士,还射伤宦官,宦官慌忙逃回报告给李广。
李广认定三人是匈奴的射雕手,于是亲率百名骑兵追赶三名匈奴射雕手。 匈奴射雕手因无马而步行,几十里后被追上,李广命令骑兵张开左右两翼,自己亲自射杀二名匈奴射雕手,生擒一名。
刚把俘虏缚上马往回走,匈奴数千骑兵赶来,见到李广的军队,以为是汉军诱敌的疑兵,都大吃一惊,立刻上山摆开阵势。李广的一百名骑兵,也十分害怕,都想掉转马头往回奔。
李广说:“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命令所有的骑兵说前进,一直走到离匈奴阵地不到二里多路的地方才停了下来。李广又下令道:“皆下马解鞍!”(《史记·李将军列传》)他手下的骑兵说:“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说:“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史记·李将军列传》)匈奴骑兵果真不敢冒攻。这时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
李广骑上马,带十几个骑兵,射杀白马将,然后重回到他的队里,卸下了马鞍。他命士兵都放开马匹,睡卧地上。
这时天色已晚,匈奴兵始终觉得他们可疑,不敢前来攻击。半夜时分,匈奴以为汉军在附近有伏兵,想乘夜袭击他们,便引兵而去。
第二天一早,李广回到了部队。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众臣认为李广是名勇将,武帝于是调任李广任未央宫的卫尉。
这时程不识也任长乐宫卫尉,他俩从前都以边郡太守的身份统帅军队,却有截然不同的带兵方法。李广治军简易,行军没有严格的编制、队列和阵势。
常找靠近水源的草地驻扎。士兵人人自便,晚上不打更巡逻自卫。
军队的文书簿籍一概从简,但是也远远布置侦察人员,所以没遭遇过危险。程不识则以严格治军而闻名,他注重部队的编制,队列和阵式。
晚上敲刁斗巡逻,军官处理军事文件到天亮,军队得不到休息,也没遇到过危险。可是士兵却苦于程不识之严,都喜欢跟随李广作战。
程不识景帝时因数次直谏而被任为太中大夫,为人清廉,谨于文法。 汉武帝三年(前133年),汉用马邑城(今山西朔县)诱匈奴单于入塞。
派大军埋伏在附近的山谷中,李广担任骁骑将军,受护军将军韩安国节制。单于发觉这种情况,引兵离去。
四年后,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李广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命令手下:“得李广必生致之”(《史记·李将军列传》)匈奴骑兵便把当时受伤得病的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让他躺在用绳子结成的网袋里。
走了十多里路,李广装死,斜眼瞧见他旁边有个匈奴兵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跃,跳上匈奴少年的战马,把少年推下马,摘下他的弓箭,策马扬鞭向南奔驰,匈奴骑兵数百人紧紧追赶。李广边跑边射杀追兵,终于逃脱,收集余部回到了京师。
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法官,法官判李广部队死伤人马众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应当斩首,后用钱赎罪,成为平民。 李广在家闲居期间,常与颖阴侯灌婴的孙子灌强到蓝田南山中射猎。
曾有一次在夜间带着一个随从骑马外出,跟别人在乡间饮酒。归来时路过霸陵亭,霸陵亭尉喝醉了酒上前呵斥李广不让通行。
李广的随骑说:“这是前任的李将军。”亭尉说:“就是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间通过,何况是前任将军!”于是就扣留了李广等人,留宿霸陵亭下。
过了不久,匈奴攻人辽西,击败了韩安国的军队。于是皇帝召李广,封他为右北平太守。
李广随即请求武帝,准许派遣霸陵亭尉一同前去。到了军中李广就把亭尉杀了,然后向皇帝上书谢罪。
皇帝回报说:“将军,是国家的爪牙。《司马法》讲:登车不抚车前横木以礼敬人,遇到丧事不根据亲疏关系穿规定的丧服,振兵兴师去征伐不顺服的人,出征时,要统率三军之心,协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