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今天给各位分享电商有套路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电商套路深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电商常见的销售套路是怎么样的?
- 2、电商有哪些好用的吸引人下单的价格套路?
- 3、电商陷阱多,你知道电商隐藏的套路有哪些?
- 4、揭秘电商直播带货乱象,这其中都有哪些套路呢?
- 5、电商套路多,你觉得购物是按需购买好还是一次囤满好?
电商常见的销售套路是怎么样的?
有挺多的。主要的销售套路可以从价格和客服上考虑。
价格有蛮多套路的,基本上产品定的单价就决定了之后运营的方向。
是走低价引流做私域流量复购回购?还是走利润品,打算用优质供应链赚一波走人?还是低利润长线运营?
也可以考虑在包装上下功夫,设计好logo印在包装袋上,设计得相对高端上档次一点,里头放点精美的小礼品或者卡片香包之类的,这种低成本的小套路有时候不仅能提高客户好感,还能有利于后期引流到私域。
关于客服,售前售后都有注意下功夫。售前联系客户尽可能把握清楚客户的购买意向,以降低恶意下单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通过类似“入群/看直播有优惠政策”等等引流私域。售后追踪退单客户的拒签原因,并反馈统计进行优化。
以上是我做二类电商的一些经验。一些小技巧做淘宝或者其他平台也可以利用。
关于引流搞复购回购这块,最近我看到一个抖音主播也在尝试,利用低价商品亏本运营引流,然后视频素材推广直播间,从销量上看,作用是蛮不错的。但因为没有进一步跟进,所以并不能观察整体的效果,仅供参考。
以下是从EDX大数据平台找打的其中一款产品的其中一个视频素材,可以参考这种模式。
电商有哪些好用的吸引人下单的价格套路?
捆绑销售(bundling sale)是一种最常见的营销手段。
①单一商品多种数量的A*N型套餐,比如海鲜12件套。
②多种商品不限数量的A+B型套餐,比如上衣+裤子的服饰套餐。
电商销售品类多,用户在选择甚至下单的时候都会选择困难。近期的海鲜产品到服饰日用产品,套餐销售的销量都不低。
捆绑销售有利于提高销量,降低成本
不同于赠品销售套路,赠品销售套路就是说把10元的产品包装成价值100元的,再给他减掉50元,让他感觉享受了五折的优惠。刘春雄先生说过:“便宜”与“超值”是不一样。价值50元的东西,50元买回来,那叫便宜;价值100元的东西,50元买回来,那叫超值。这就是中国人经常讲“物美价廉”,其实,真正的物美价廉是不存在的,都是心里感觉的物美价廉。
捆绑销售通常来说具有一定的优惠。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捆绑在一起销售商品会便宜,难道商家不怕利润减少吗?
我们可以从一个例子出发。如果一个原价50元的商品a,商家愿意以20元的价格售卖(可能清仓、可能获取流动资金),那么商家会把商品定价到20元吗?他不会这样,因为原本就可能有人愿意以50元、40元、30元购买,如果我直接降低到20元,这部分人的收入就低了。那么他会进行捆绑销售,如果a和b一起买就可以享受到a商品20元的低价。这样就会把消费者分为两类:1类是不愿意买b的,直接买高价的a,2类是愿意买b的(无所谓或正好有需求),可以享受到低价的a。这种做法就能提高商家的收入。
又或者说现在有两个商品,商品a和b的成本分别都是1元。现有两个人,他们对a、b的需求和价值的认知都不一样。那么如何定价?一个人只会买a,另外一个人只会买b。如果我们允许捆绑销售呢?假设a、b捆绑销售为6元,那么一个人认为a和b加起来值6元会购买,同理另外一个人也会购买,那么利润就是8元。这样看来捆绑销售反而会扩大商家的利润。其中的关键在于需求是负相关的,也就是愿意为a付出较多的人只愿意为b付出较少的价格。当然这个模型只是简化的模型。
总的来说,捆绑销售有利于提高销量,销量提高了收入就会增加,而成本有可能进一步的降低。
那么,二类电商主在执行捆绑销售的同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套餐销售营销噱头,小心机刺激用户消费
1、A*N型套餐必须满足阶梯价原则。所谓阶梯价就是数量越多,单品价格应该越便宜。如果买6件的套餐折算下来单件价格居然比单品价格还高,恐怕用户不会进行下单。
2、同理A+B型套餐也会出现如上问题。例如:上衣降价了,上衣和裤子的套餐没有相应降价。自然会对用户下单造成一定的影响,更加极端的情况如这样:(A+B+C)(A+B)+CA+B+C。
3、注意A+B型套餐可能涉及到A和B不在同一仓库的情况,那么只能单独包装和分别配送A和B,包装成本和配送成本就上升了。
4、捆绑销售具有强制性,那么容易形成木桶效应。产品在选品的环节就需要特别的注意,如果产品的搭配产品无论是外观还是质量方面来看都不是很理想,那么会影响用户的下单率,可能还会影响后续的签收率。
小结
电商的流量是有限的,捆绑销售有利于提高销量,降低成本。一个顾客的获取是有成本的,就需要尽量提高转化率和客单价。捆绑销售就能天生地提高客单价。商品销量高卖的快,库存和资金流转快,向供应商的要价能力增加,成本就会降低。
从消费心理的角度看,捆绑销售会干扰顾客对商品价格的判断,刺激消费冲动。这种体现在高毛利商品捆绑低毛利商品和强关联性的商品捆绑(服饰+吊带,掏耳仪+指甲剪)。
以上思路可供各大电商主进行参考和借鉴。
电商陷阱多,你知道电商隐藏的套路有哪些?
不同用户购买同一款商品价格不同、会员价反而比非会员价更贵……电商购物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的套路已遭到多次曝光,但是相关的投诉依旧接踵而来。
“大数据杀熟”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平台利用掌握的用户数据,提供给老客户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贵的行为。
换句话说,就是平台利用消费者的某些消费惯性和依赖,或者某些特定消费者对特定产品的价格敏感度较低的特点,进行“差异化定价”。对于消费者而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白白比别人多掏钱,未免感觉被欺骗。
不少用户通过黑猫投诉平台指控京东平台对顾客实施“杀熟”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电商,市面上各类订票、网约车、共享单车平台,都成了“大数据杀熟”的重灾区。
1
京东“杀熟”套路多
l 不同用户优惠券不一样
4月3日,网友“茶茶vivi”在微博黑猫投诉平台发文控诉京东涉嫌“价格欺诈”,用户使用不同账号购买同样的商品,能用的优惠券却是不一样的。
该网友表示,自己和朋友使用不同的账户点击同一个链接同一个商品,在同一时间的前提下,平台给出的优惠券有差别。
从截图中可以看到,平台显示,使用优惠券后,朋友的实付单价比该网友便宜了20元。
l 京东plus会员无优惠,会员价比非会员价更贵
除了为不同用户推出“定制型优惠券”,还有用户反映,自己购买了京东plus会员,反而遭到强烈的价格歧视。
4月21日,京东plus会员“发芍的胖子”发现,京东app上非plus会员在购买iPhone 11时,平台显示,开通plus年卡会员预估优惠44.84元。
难以接受的是,当该网友以plus会员账号点开同样的产品链接页面时,却完全没有任何优惠信息。
▲左图为非会员账户页面,显示开通plus会员优惠44.84元;右图为会员页面,须完全按照原价购买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不少网友身上。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曝光,自己以京东plus会员账号购买商品,比非会员账号更贵。
该网友说道,“我对象给我发的京东链接,同样的链接点进去价格不一样!她不是京东会员,我是,本来想我买更优惠,但结果是我买反而更贵,那我买京东会员的意义何在?”
▲该网友公开的截图显示,自己最终购买同一个商品的应付价格比非会员的朋友贵20元
l 账户疑被拉黑
还有用户反馈,一直正常使用、不存在违规行为的京东账户,突然无法领取京东app上所有优惠券,但是换一个账号却可以顺利领取。
此外,用户还投诉称,“被限制的账号”还存在无法参与平台的优惠抢购活动、无法使用京豆兑换优惠券等情况。
据了解,该用户通过京东在线客服、电话客服投诉多次,却始终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反馈。用户透露,京东方面对领券的问题回应称,领券是概率问题,不是100%能领。账号没有问题,领券是抢购。
但用户认为,京东对某些账号做了限制。
2
京东“价格保护”疑云
不仅“杀熟”套路花样百出,京东日前在商品“价格保护”的服务上也槽点满满。
日前,iPhone 11系列机型在国内大幅降价,作为领跑3C产品线上销售的电商平台,京东也参与到这场价格战中。
在剧烈的价格波动下,京东平台上关于商品“价格保护”的规定引起了不少交易纠纷,有用户直指京东的“价格保护”政策套路多、形同虚设,客服说法前后矛盾。
某匿名网友投诉称,3月29日,自己在Apple产品京东自营旗舰店购买了一台iphone 11pro max,原价10899 元,优惠后10199 元。
4月3日,京东平台iPhione产品推出优惠活动。iPhone 11 Pro Max领券立减1600元,低至7999元。也就是说,该网友新买的手机在七天价保期内降价900元。
4月8日,该网友联系客服要求返还差价,京东客服驳回请求,不予处理。
从该网友与客服沟通记录来看,客服指出,价格保护政策是确认收货7天以内申请才有效。
对此,花朵财经4月23日以普通用户身份咨询客服相关规定,客服表示,购买的7天以内降价,就可以申请价保。
显然,客服说法自相矛盾。
不少网友都反馈了京东在“价格保护”规定上执行不严谨的问题。3月28日,网友“赵志阳00901”在黑猫投诉平台发起投诉称,自己在京东购买了一台联想小新pro13,买时候的价格为4999,店铺显示该商品可享受价格保护。
随后该商品在7天内降价至4499。第8天,该网友发现商品大幅降价,向客服申请价保退款,但客服表示概不退款。
该名网友表示,“7天价格保护就是你发现了就赔,不发现就算了?”
有用户对花朵财经表示,“京东平台上的价格保护细节很苛刻,套装价、秒杀价、有赠品的、无货的都不给保。如果钱不多强烈不建议找客服价保,容易上黑名单。”
3
无处不在的大数据“杀熟”
事实上,不仅京东、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均饱受“大数据杀熟”的诟病,各类订票、外卖、网约车软件俨然已经成了重灾区。
有用户匿名在黑猫投诉上指出,在某OTA平台购买机票,随着搜索次数增多,价格变得越贵。在价格抬高以后,换一个手机账号搜索同一个航班,价格却稳定在较低的价位。
“我认为平台就是在大数据杀熟,我越搜索价格越贵。”该用户发文说道。
网友Vagnhuge也公开分享了自己遭遇滴滴打车“杀熟”的经历。
他表示,自己使用2部手机、2个常用电话号码分别下载注册两个滴滴账号。其中一个长期用来扫码骑单车。他在续费青桔单车时发现,最开始每月9元,往后每个月连续涨价到12元、15元,费用每月都在增长;而另一个账号情况却不一样,使用次数不多,续费也曾中断过,同时间段内办理月卡的价格一直是9元/月。
此外,随着流媒体进一步渗透国内市场,在线视频平台也受到遭到越来越多“大数据杀熟”的投诉。不少用户反映,同样的VIP服务,用不同手机购买的价钱不一样。某些视频平台的VIP会员,在安卓或PC设备上购买的价格,比在iOS设备上购买便宜。
4
“大数据杀熟”违法吗?
2019年3月,北京消费者协会发布是一份“大数据杀熟”调查显示,56.92%的被调查者有过被“杀熟”的经历。
不难推断,此类网络平台敢大肆“杀熟”,原因在于后台运作的隐蔽性较强,消费者取证较难,且少有人愿意花太多时间和精力维权。
有专家表示,价格歧视本质上是一种差别化定价策略,也就是商家在提供几乎相似的产品或服务时对不同顾客制定不同的价格。因为不同顾客的价格敏感性不同,支付意愿也大相径庭,因此,相对于“一视同仁”的统一定价,歧视性定价可以提高商家的利润。
商家出于抬高利润的目的,滥用大数据,这显然侵犯了消费者相关权益。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互联网平台有条件进行“大数据杀熟”,同一平台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已属违法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公平诚实信用原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事实上,对于电商平台日渐泛滥的“杀熟”现象,我国已在法律上做出相关规范。
《电子商务法》第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这意味着,电商平台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价格歧视是不被允许的。即便电商平台要通过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也应该基于尊重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前提。
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电商、金融、智慧城市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本该用于造福广大群众的技术,如今却在部分平台的滥用下,沦为谋取利益、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工具,岂不悲哉?
揭秘电商直播带货乱象,这其中都有哪些套路呢?
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也在不断的发展着。网络对我们的生活改变了很多,其中改变最大的就是我们的购物方式,在之前,我们购物只能到线下进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但是现在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商品的挑选,线上购物还包括购物平台的购物和网络直播购物。而且网络直播购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好评,但是现在电商直播带货乱象揭秘,那么这其中都有哪些套路呢?下面我们可以来具体说一下。
首先第一个套路就是乱报价格,他在报价的时候说商品本身的价格都非常高,但是在他直播间就可以非常低的价格购买。而且在说价格之前通常会对比官方网站和线下实体店的价格,其实这两种价格都是现实存在的,但是很少有人按原价格购买,但是消费者却不这么认为。所以当主播给的价格曝光之后,会让网友们特别惊讶,价格非常低,所以人们就会在他的直播间纷纷下单。
还有一种套路就是,主播在现场当众和其他人砍价,因为有很多商品不是主播拥有的,他是从别人那里拿货,然后到直播间来卖,从中赚取一定的差价,他们就会弄成一个套路,就是本身这个价格非常低,但是他们当时给消费者的价格非常高,然后在不断的砍价当中实现价格的降低。在这个时候,消费者的脑海当中已经形成了最开始价格的认识,所以当低价格来临的时候,他们马上就会下手。一般这种情怀还会限制消费者去购买,有可能他们会有5000单的库存,但是他们只上500单,形成饥饿营销的一种状态。但是当这500单买完之后,还会再增加500单,依次增加直到5000单。其实饥饿营销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惯用的营销伎俩,但是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买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当库存更新的时候,消费者就会争相购买。
其实在直播间当中是有很多套路的,也是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套路,财政这些直播间的销量大幅度增加,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其实有很多套路我们知道,但是当身临其境到了那个环境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去购买,但是我们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上当受骗。
电商套路多,你觉得购物是按需购买好还是一次囤满好?
我认为购物是按需购买比较好。
在节假日的时候很多商品都会纷纷降价,或者是送非常多的东西,然后很多人看到了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去购买这些商品,然后就会导致很长一段时间的没钱。
其实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子,可以适当的屯 一些,但是真的非常没有必要一定要囤满,不管是什么东西,除了一些生活用品之外,大部分都是会过期的,尤其是吃的和护肤品这种东西。
一旦在某个节假日吃的东西一下子买的多了,吃不了,然后过期了,也是浪费,当然,送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如果是护肤品的话,这种东西大部分又是非常的贵的,一旦屯多了,也不一定用得上,很多姑娘屯护肤品也不管自己适不适合,看见降价就直接买了,到时候用不了也不能退,这种东西又非常的贵,送人的话还会觉得非常心疼,所以真的就非常的没有这个必要。
还有哦,有很多电商的套路确实是多,在节假日的时候,东西飞弹是没有便宜,反而涨价了,涨价之后在打折,显得东西非常的便宜,很多买家又不知道这一点,就回去买,然后等买回来就会发现双十一过后,东西反而更加的便宜了,有些好的店铺还给对差价,有些是去找她人家都不一定能理你的,真的是又非常多的这种套路,反正很深,我就是上过这种当,后面就,碰到节假日打折只买那种经常买的店铺,再也不看到打折就直接消费了,所以不管怎么样,购物还是按自己需要的购买比较好,不要想着一次性囤满,真的不一定能够用得完,囤满了,以后说不定就不需要了,真的感觉这样子得不偿失的呢。
电商有套路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电商套路深、电商有套路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