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全新的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日新月异,尤其是新媒体,一方面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也让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形势严峻的挑战。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近年出现的新媒体,不仅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便捷,同时作为一种有效的、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意识、价值尺度、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新媒体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由于自身的一些特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国有句老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社会化媒体框架 广告的阿基琉斯之踵是真相。2007年尼尔森的一份报告显示只有55%的美国人相信广告;不过该报告还显示消费者最相信其他消费者的意见,78%的受调查对象表示他们完全或者一定程度上信任其他消费者的推荐,而这正是社会化媒体的优势所在。
不过,同样社会化媒体的致命伤就是规模(scale)。因为在社会化媒体上每次曝光只针对一个人,所以往往需要几周、几个月或者几年才能形成一个具有规模的有效的社会化媒体规划。
因此,对于社会化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整合的思考也许要从阴和阳这个角度出发。社会化媒体和广告之间并不互相排斥。
其实,如果所有营销人员采用一种互补的思维方式思考两者之间也许会取得最好的效果。 两者互补的模式下,社会化媒体可以利用广告来解决规模问题,从而达到一个更具影响力的有效的营销活动,同时又通过社会化媒体把可信任性带到广告宣传活动中。
许多营销人员已经开始尝试这种互补方式了。比如百事就放弃来在超级碗赛事中投放广告,而将费用投入到自己的焕新项目,该项目资助很多计划,比如Tavasco决定资助改善Mardi Gras品牌的社会化媒体实验等等。
营销人员利用广告或者公关活动吸引消费者到指定的网站上去上传计划,可以是从帮助扶养到教孩子阅读等等。然后人们可以开始投票决定哪个计划可以获得资助,这样将达到一个长期的品牌效果。
社会化媒体/广告的整合式规划框架 下面分享6点思路以供参考: You'd think this is an obvious one… but you'd be surprised how often people skip this step. Another tip: start with the business goal , not the communications goal.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但是也是最容易被跳过的问题。另外还要注意点:从业务目标出发,而非交流目标。
也是个再明显不过的问题,不过也要问的深:比如他们住哪里,多点了解有助于你的分析。
新的历史时期,基层政协如何进一步做好工作,从而不断促进本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是需要不断探索的新课题,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多年的工作者,我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围绕中心,搞好调研,切实发挥参谋作用。
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政协的两大重要职能,而搞好调研是履行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重要手段。调研的过程也是民主监督的过程,通过调研可以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从一定意义上讲,政协委员在调研过程中听取汇报、实地视察和基层群众接触,已经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已经实施了民主监督这一职能。在调研结束后形成的调研报告,即有调研中存在情况的综述,也有针对问题提出的若干意见和建议,调研报告中的意见和建议就是政协履行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
基层政协工作涉及面广、事务琐碎而繁杂,只有紧扣党委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才能使政协工作重点突出,抓住关键,找准履行职能的切入点。由此可见,围绕中心、搞好调研、服务大局是基层政协参政议政的基础,是建言立论的重要渠道。
一是围绕重点,选准课题搞调研。选准课题是做好调研工作的前提,是决定调研成果能否转化的关键。调研要选择人民群众关心、党政部门重视、政协有条件做好的课题组织调研,力求选题新颖,内容实在,建议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围绕难点,组织专家搞调研。政协委员来自各个不同的界别,在界别上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在一些技术性较强的领域可能没有专业性,有的难点问题如果没有该行业的专家介入,很难掌握问题的核心所在,那么形成的调研材料就可能可操作性和权威性。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有两点,一是可以组织跨界别的委员联合调研,这样可以聚集人才,集思广益;二是聘请在某一领域有一定专长的专家协助调研,从而使调研可以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三是围绕热点,发动群众搞调研。政协委员是各个界别的代言人,在做好为各个界别情况反映的同时,也要关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注重广泛性。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是我们政协工作的光荣传统。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和委员深入群众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接触,深入了解,真正掌握群众之想、群众之所急、使调研更具有群众性、普遍性,从而架起党委、政府沟通群众的桥梁,使党委、政府知民情、顺民意、得民心。
二、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切实做好社情民意工作。
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是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要力求做到四点,一是要把握重点,既要反映“路不平、灯不明、车乱停”等生活琐事,更要着眼大政和全局,着眼于热点和难点问题,同时对一些冷僻、隐蔽的问题,也要进行客观的反映和理性的思考。二是要力求真实。注重调查研究,务求真实,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三是抓住时效。反映社情民意要有预见性,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有造纸厂性,做到知道得早,反映得快,解决得主动。四是注重实效。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不能光停留在群众的不满上,要帮助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三、注重质量,讲求实效,努力提高提案办理质量。
提案的提出和办理是政协委员履行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一种最直接有效的形式,在提案工作方面要抓住提案的质量和提案承办的质量。提案质量要注重三性,即超前性、客观性、可行几至。把好两关,即提案质量关和提案立案审查关。凡是低质量的提案一律不予立案,可转作社情民意和一般问题处理,一经立案的提案要紧抓不放,办到头。提高提案办理质量,一是要召开重点提案交办会,做到三明确,即明确承办单位、承办时间、承办效果。二是采取主席领衔督办重点提案制度,从委员提案中选出一些涉及面广、难度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提案,由主席、副主席领衔督办。三是跟踪督办。可实行委员跟踪和舆论跟踪的办法,委员跟踪就是要有选择将有条件能办到的提案让委员介入提案办理过程,实行全程跟踪或间接跟踪,从而对提案承办部门办理提案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舆论跟踪就是要对一些办理及时和办理较好的部门予以宣传,起到鼓动作用,对没有办理或没有及时办理提案的部门予以曝光,从而可以起到监督作用。
4.媒体融合的可行性分析随着新旧媒体的不断冲撞整合,网络媒体连续上演着媒体传奇,大有主传统媒体沉浮之势。杰·尼尔森曾在《传统媒体的终结》里预言说:未来五到十年间,大多数现行媒体样式将寿终正寝。它们将被以综合为特征的网络媒体所取代,这一观点显然是带有激进色彩的媒体进化论。
媒体共存造成信息传播的多渠道和分众化传播现状。报纸的受众分布以城市为中心,广播处在被报纸和电视双重挤压的尴尬境地,电视在农村受欢迎,却渐渐被城市人们遗忘,网络媒体虽然以其在线传播的方式,一开始就显示出了一日千里的态势,但是新闻传播角度的先天缺陷和技术的不够成熟使其在短时间内还很难一统当今的媒体。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共存情况看,媒体之间只有实现优势互补,彼此融合,形成打造市场的合力,才能弥补单一媒体自身存在的缺陷。
市场化运作使媒体融合成为可能。现有的几种传统媒体中,电视媒体的前期投入最大。美国学者布雷德利测算得出:同一个新闻选题,报纸、广播、电视记者的前期采访成本比例大约是1:1.8:3.5,电视采访成本高于报纸三倍还要多,电视采访所需要的高附加成本使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往往是投入高产出也高,绝对性价比不大。前期投入产生的传播价值无法实现最大化。如果同一个集团不同媒体实现互动和整合,发挥协同效应,使媒体资源用途同样化,同样的信息通过不同的形式,包装成适合不同媒体的产品,一物多用,既扩大了市场,以相对节省的成本获取大的收益,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在具体地域内强化交互媒体的品牌效应。
在市场需求和全球大潮流的驱动下,媒体融合是推动媒体事业发展的最好选择。未来主流的传播形态将必定是多媒体融合的传播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