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中国道教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经过近半年与各道派、名山宫观及道教学者的联系与协商工作,于1957年4月中旬在北京前门饭店召开了道教界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 4月12日正式成立中国道教协会。
出席这次会议的代 表92人,会议选举组成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61人。中国道教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中国道教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61年11月1日在北京崇文门内新侨饭店召开。
出席会议的道教界代表99人,其中全真派85人(坤道12人)、正一派14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第二届全国代表会议于11月9日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长和副会长。
理事65人。中国道教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中国道教协会在1967至1979年秋停止了工作。
1979年9月间恢复工作活动。于1980年5月7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道教 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会议。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全国各地区、各道派的代表以及道教研究工作者共52人。这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在党和政政的关怀和支持下,中国道教协会重新恢复工作以后,全国道教界人士的一次盛会。
代表们历经十年浩劫,真是“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唐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间》诗句)。中国道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1986年9月8日至17日,中国道教协会第四届代表会议在北京白云观举行,应出席会议的97名代表,除三名因事因病请假外,全部到会。
有年逾八十、银髯飘拂的老修行,也有年仅二十上下飞精神焕发的青年道士。会议首先由黎遇航会长代表第三届理事会作总结性《工作报告》。
他回顾了第三届理事会历年来所做的工作。认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项活动已走上正轨。
中国道教协会第五届理事会1992年3月2日至6日, 中国道教协会第五届代表会议在北京京丰宾馆举行。应出席会议代表115人,实到111人。
代表来自23个省市,其中正一派20人,全真派88人,学者3人。代表年龄平均49岁,中青年占代表总数的三分之一。
3月2日上午会议开幕,首先由第四届会长黎遇航致开幕词,他说:“这次会议代表人数比历届代表人数都多,代表性也更为广泛,反映了道教事业的日臻兴旺和道教界的团结。”中国道教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中国道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于1998年8月20日至24日召开。
会议地址北京前门饭店。出席本届大会的有我国各地的道教界188人,因故缺席9人。
中国道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中国道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于 2005 年 6 月 22 日至 24 日在北京国谊宾馆召开。本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 29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计 243 人,因病、因事请假 6 名,实到 237 人。
这是历年来,道教界规模最大、代表性最广泛的一次代表会议。中国道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于2010年6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
本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324人,因事、因病请假8人,实到316人,符合本会章程规定的会议召开的有效人数,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按照会议议程,任法融道长作了开幕词,与会代表们听取了张继禹道长作的《中国道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黄信阳道长作的《关于修改〈中国道教协会章程〉的报告》。
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等领导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及与会的全体代表。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张继禹道长代表第七届理事会所做作的《工作报告》,讨论修改并通过了《中国道教协会章程(修订案)》、《道教宫观主要教职任职办法》及《道教宫观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会议经过充分酝酿和协商,选举出第八届理事会理事165人,由理事会选举产生了89人组成的常务理事会,选举任法融为中国道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会长,张继禹、黄信阳、黄至安(女)、丁常云、唐诚青、赖保荣、刘怀元、林舟、张金涛、张凤林、孟崇然(女)、黄至杰、李诚道(李光富)、李军(李一)等人为副会长,王哲一为秘书长。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中国道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于2015年6月25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以李光富为会长的中国道教协会新一届领导班子。
会议选举张凤林、黄信阳、黄至安、唐诚青、赖保荣、张金涛、孟崇然、黄至杰、孟至岭、袁志鸿、胡诚林、董崇文、谢荣增、陆文荣、张高澄、吴诚真、董中基、张诚达、吉宏忠等19人为副会长,张凤林兼任秘书长。会议还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推举了咨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
新一届中国道教协会领导班子成员在第八届基础上增加了5位副会长,新进11位道教中坚力量,为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55位正式代表、66位特邀代表出席。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道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国道教协会章程》以及《道教宫观管理办法》等四个教制规章;通过了新制订的《道教宫观规约》等四个规章文件;通过了《中国道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
2.道教协会名单中国道教协会理事会设会长一人,副会长若干人,秘书长一人,由理事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
中国道教协会至今已召开过八次全国代表会议。
历届会长依次为:岳崇岱(第一届)、陈撄宁(第二届)、黎遇航(第三、四届)、傅圆天(第五届)、闵智亭(第六届)、任法融(第七届、第八届)、李光富(第九届)。
中国道教协会会址设在北京。
参考资料:/link?url=CMjwJl4qPAfCD-_I3btSpQpPGLiX4MhByW-#7
3.青岛道教协会青岛市道教协会章程(1989年6月29日)
第一条 本会定名为青岛市道教协会。
第二条 本会是青岛市道教徒的爱国宗教团体。
第三条 本会的宗旨: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全市道教徒继承和发扬道教优良传统。代表道教界合法权益。协助政府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国爱教,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四条 本会的任务:
一、团结广大的道教群众,反映道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意见,提出建议,协助政府贯彻、落实宗教政策。
二、教育信教群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学习时事政治,学习法律和道教知识。
三、促使宗教活动正常化,反对利用宗教进行违法、违教的非法活动。
四、协助道教人士和道众管好宗教活动场所,保护好道教文物、古迹、山林、树木,防火、防盗。
五、推动道教界人士为四化建设服务,举办好生产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增加集体收入,以庙养庙,逐步实现自养。
六、积极培养道教人才,不断提高道观的领导管理水平和理论知识。
七、加强青岛市道教协会对青岛市各宫观的领导,加强同港、澳、台道教界人士的联系,开展国际友好往来。
八、征集道教的文史资料,对本市的道教历史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编写道教资料。
第五条 青岛市道教代表会议每四年举行一次,由道协召集,必要时可提前或延期举行,代表会议的职权是:
一、听取和审议道教协会的工作报告。
二、讨论并决定市道协的重大问题。
三、修改青岛市道教协会章程。
四、选举青岛市道教协会。
第六条 青岛市道教协会由青岛市道教代表会议选举产生,道教协会全体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会长、副会长召集,会长办公会议,每月一次,讨论研究日常工作的重要事宜。
第七条 青岛市道教协会设会长一人,副会长若干人,秘书长一人,委员若干人。本会暂不设常务委员会,日常工作实行集体领导,并由会长,副会长主持。秘书长协助会长、副会长工作。
第八条 本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
第九条 本会经费由各宫观筹措。
第十条 本会会址,暂设在崂山太清宫。
第十一条 本会章程经本会代表会议通过后实行。
4.中国道教协会历任会长中国道教协会历届会长依次为:1、第一届会长:岳崇岱 沈阳太清宫方丈、第一届中国道协会长,道号东樵子,俗名岳云发。
1939年曾被推选为伪满道教总会常任理事。1944年再返闾山圣清宫清修四年,后到北京白云观参访。
解放前返沈阳太清宫。2、第二届会长:陈撄宁 中国近现代道教领袖人物,仙学创始人。
原名元善、志祥,后改名撄宁,字子修,号撄宁子,安徽怀宁人。有“仙学巨子”之誉,道教界敬誉其为“当代的太上老君”。
陈撄宁为代表的当代新道家构建新道家学说的努力与历史上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是一种“经学忧患意识”形态之道统论的体现。在道教人才缺乏的现当代史上,陈撄宁代表了道家文化现代重构的洪大声音,体现了强烈的弘扬传统、复兴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的强烈要求,其在中国思想和文化史上的地位,与新儒家的冯友兰和新佛学的太虚大师差可比拟.在现当代史上,陈撄宁先生是儒释道三家传统文化现代转型中道家文化现代转型的杰出代表,代表着一座三角鼎立的文化高峰。
3、第三、四届会长:黎遇航1957年4月中国道教协会成立,黎遇航调北京中国道教协会工作,历任副秘书长、副会长(兼秘书长)、会长,兼中国道教学院院长、《中国道教》杂志社社长。1992年3月,中国道教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会议,黎遇航退出领导岗位,被聘任第五、第六届中国道教协会顾问。
他是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全国政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4、第五届会长:傅圆天1946年到成都灌县黄龙观出家修道,为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龙门派道士,1956年主持青城山上清宫事务,积极组织道众劳动自养。
1980年开始任青城山道教协会会长,后任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成都道教协会会长、灌县政协副主席、成都市政协常委、四川省政协常委,1992年3月被推选为中国道教协会第五任会长。5、第六届会长:闵智亭1924年5月5日出生于河南省南召县。
幼年因日寇侵华被迫辍学,由于家学渊源,喜读《留侯传》及陶渊明诗词,常有出世之想,于1941年2月入华山出家修道,宗奉全真华山派。1945年任八仙宫知客、行堂执事。
1946年任武汉长春观高功、巡寮等执事。1947年任杭州玉皇山福星观知客,研习书画及古琴弹奏。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住西安八仙宫和华山玉泉院。2003年当选为全国政协第十届常务委员,并任全国政协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曾任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 2004年1月3日在北京羽化仙逝,享年80岁。6、第七、八届会长:任法融 俗名任志刚,第七届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议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原籍甘肃天水市,生于公元1936年。其外祖父为清末秀才,颇精儒学,以教学为生,其母在外祖父教育影响下,亦通读儒家四书,并常阅读佛、道教经典书籍。
在易学方面主要研读易经、阴阳系统论、人体生物节律学等。7、第九届会长:李光富 李光富,男,汉族,湖北郧县人,1955年8月出生,无党派,在职研究生学历。
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十堰市政协副主席,丹江口市政协副主席。扩展资料 中国道教协会成立意义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宗教,在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曾经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世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以及反动政府的统治,致使道教和全国人民同样的遭受到屈辱,道教文化和我国其他方面的民族文化同样的遭受排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屈辱的历史,道教徒也获得了研习教义、发扬道教优良传统的良好条件。
我们亲眼看到了国家建设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宗教信仰的自由日益得到了尊重和保护。同时,我们道教徒和全国人民一道,参加了各项爱国运动和保卫世界和平运动。
我们以能在爱护祖国和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高兴。为了团结全国道教徒在爱护祖国飞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世界和平事业中进一步贡献我们的力量,为了协助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进一步发扬道教优良传统,我们觉得需要有一个全国性的道教组织。
因此,我们发起成立中国道教协会,并于11月下旬在北京举行了发起人会议,成立了筹备机构,负责进行筹备,拟在适当时期邀请诸方道长、各地同玄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中国教协会。我们深知德薄能鲜,人少力微,敬望诸方道长、各地同玄积极赞助,热烈支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道教协会。
5.中国道教协会的发展历史道教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的道家和神仙家,其组织刍型也可追溯到战国秦汉间的方仙道和黄老道。道教正式建立教团组织,则以张道陵天师在东汉顺帝年间(126-144年)创立正一盟威道为标志。
1912年,北京和上海曾分别成立了以全真派为主的“中央道教会”和以正一派为主的“中华民国道教总会”。此为道教界筹划建立近代式教会组织的开始。
1956年11月26日, 全国各地区、道教各宗派著名人士岳崇岱(全真派,沈阳太清宫方丈)、孟明慧(全真派,北京火神庙监院)、刘之维(正一派,北京寺观管理组负责人,原前门关帝庙当家)、刘理航(全真派,杭州福星观住持)、杨祥福(全真派,上海白云观监院)、李锡庚(正一派,上海大境庙当家)、苏宗赋(全真派,坤道,上海金母宫当家)、易心莹(全真派、四川青城山常道观监院)、李净尘(全真派,浙江天台桐柏宫监院)、乔清心(全真派,西安八仙宫监院)、吴荣福(全真派,汉口大道观监院)、王理学(全真派,武当山紫霄宫道士)、阎崇德(全真派,陕西陇县龙门洞监院)、尚士廉(全真派,泰山岱庙当家)、韩守松(全真派,南昌青云圃监院)、杨惠堂(全真派,甘肃临洮九华观)、李惟川(全真派,青岛天后宫)、朱混一(全真派,陕西汉中磨子桥道观)、张修华(全真派,天津天后宫)、张理谦(全真派,河南浚县大坯山吕祖祠)及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居士、浙江文史馆研究员)等23人聚会于北京西苑饭店,倡议成立中国道教协会筹备委员会,着手筹备成立中国道教协会的工作。大家推举岳崇岱方丈为筹委会主任,陈撄宁、孟明慧为副主任,还聘请了屈大元先生(甘肃裕固族人,民族、宗教学研究者)为筹委会办公室主任。
1957年4月,全国各道派、名山宫观及道教学者等各方代表在北京举行道教界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正式成立中国道教协会,选举岳崇岱为会长。
在1961 年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上,陈撄宁当选为会长。会议除贯彻协会原定宗旨外,并提出开展道教研究等任务。会后,在陈撄宁主持下,成立了道教研究室,搜集、整理道教文献资料,研究、编写中国道教史;编辑出版会刊;举办专修班培养学术研究和教务人才;举行北京白云观方丈升座典礼;开展宗教活动等。1980年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会议,选举黎遇航为会长。
1980年起,北京白云观以及各地著名宫观已先后进行修缮并开展宗教活动;研究工作也有新的进展,选辑了有关史料,并对重要经籍进行研究;开办了道教知识专修班,培养教务人员。
6.关于道教习俗与信仰的5000字论文论文推荐《中国道教》,核心期刊,简介如下,希望有所帮助:
《中国道教》是由中国道教协会编辑出版的会刊,前身是1962年创办的《道协会刊》,1987年改版为《中国道教》杂志季刊,1999年为适应道教发展的需要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对海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道教》融政策性、文化性、资料性于一体。至1999年4月已出版了50期,每期约8万字,每期中用一半多篇幅刊载道教学术性论文和道教史料;报导道教教务和国际友好往来情况;介绍道教人物,交流教务工作和学道修道体会。每期辟有:道教动态、道教论坛、丛林风范、历史人物、道教养生、学习园地、道教仙话、洞天胜境、道教史料、友好往来等十余个栏目。
7.谁能提供给我一份会议报告的范本人事会议报告目录:nbsp;一、2008年人事计划基础nbsp;二、2007年人事工作回顾nbsp;三、2008年人事计划豫案nbsp;四、明年人事工作中心nbsp;五、2008年人事招聘方案nbsp;六、人事管理制度建立方案nbsp;七、培训方案nbsp;八、个人的经验总结nbsp;一、2008年人事计划基础:nbsp;2008年在今年的基础上,豪美红木公司的业绩会很有一个大的飞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nbsp;1、公司的管理将趋于完善,现在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为主导的生产销售经营格局。
nbsp;2、管理人才的核心已初步形成,生产部门、百安居部门、行政部门、市场业务部门等的核心管理人才基本到位。nbsp;3、市场业务部门自身的发展和通过业务宣传而产生相关的业绩也正趋于稳步上升态势。
nbsp;4、公司领导人的决心也是一个至观重要的因数。管理的心理成熟将使公司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nbsp;5、良性的市场需求。nbsp;二、2007年人事工作回顾:nbsp;对豪美红木公司来说,2007年是公司成长的一年,是公司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年份,公司的市场化管理从千头万绪中正在靠近一条适合自己路,找到一双适合自己的鞋。
尽管目前还有理论需要事实来验证,乐观尚早,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正在靠向一个正确的码头,以休整储蓄,扬帆远航。nbsp;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nbsp;1、公司各部门都存在着人才不足现象。
nbsp;2、培训空位。nbsp;3、各部门协调不好。
nbsp;4、公司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有时形成不了企业发展所需的企业文化基础,致使基层产生混乱。nbsp;5、公司目标不明确,员工大多不知公司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不清楚自己的发展与公司的关系在哪里能够交叉和融合。
nbsp;6、劳动与人事管理不健全,没有完善的合同保障和工资管理制度。nbsp;7、没有积极的企业文化,缺少凝聚力和向心力。
目前的文化只是负面松散式的,形成不了企业发展的良性动力。nbsp;8、人员流动性太大,致使企业发展受阻。
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许多人能力问题;二是市场需求问题;三是公司给员工所带来的保障问题。nbsp;9、公司的整体发展成熟和管理者的管理心理成熟度有待加强。
nbsp;10、人事管理的规范化没有完善。nbsp;三、2008年人员计划预案:nbsp;1、生产部门将需要配备生产所需的一切人员保障和工资保障。
具体的人员:nbsp;2、行政部门在现有的基础上,需要增加公关人员,售后服务人员,完善设计部门,接待部门的综合能力。具体需要人员:nbsp;行政主管一人nbsp;行政助理1人nbsp;行政文员2人nbsp;公关人员1----2人nbsp;设计2----3人nbsp;宣传事务主管1人nbsp;专业售后服务协调人员1----3人nbsp;经理助理1人nbsp;人事部门主管1---2人nbsp;财务2—3人nbsp;保洁1人nbsp;后勤主管1人nbsp;3、市场运营部门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最重要部门,应重视和重点建设。
本着先市场后生产的原则,业务部门预计需要:nbsp;市场业务总监1人nbsp;业务主管10人nbsp;业务员50人nbsp;百安居业务经理1人nbsp;店面销售人员5人nbsp;业务5人nbsp;其他渠道业务经理3人,nbsp;电话业务主管1人nbsp;电话业务员5---10人nbsp;网络销售人员2人nbsp;礼品开发经理2人nbsp;装饰与设计协调主管2人nbsp;四、明年人事工作中心:nbsp;1、招聘nbsp;2、与相关部门建立合作关系nbsp;3、建设人才库nbsp;4、关注市场人事变化,研究人事新变化、动向。nbsp;5、完善人事制度和工资管理制度。
nbsp;6、完成入职培训。nbsp;7、监督公司人事管理。
nbsp;五、2008年人事招聘方案:nbsp;1、媒体招聘:明年要选择2家媒体作为合作对象,以北京人才报和二十一世纪人才为宜。其中以1家为长期合作伙伴。
nbsp;2、网络招聘:首选2家为合作对象,前程和中华英才为宜。季度性。
nbsp;会务招聘:选择优秀的会务伙伴,有目的的合作。nbsp;3、猎头式招聘:针对特殊人才和特殊需求而展开。
至少需要猎挖10名此类人才。nbsp;4、人才库建立:与各个招聘单位建立人才联系;与专业部门建立人才联系;与政府人事部门建立联系;创建自己的人才信息数据库。
nbsp;5、人事工作在2月中旬就要开始运营。nbsp;六、人事管理制度建立方案:nbsp;1、试用期:缩短为1个月,试用期届满,由各自的主管和部门经理双方来决定该人员的去留。
nbsp;2、员工考核不能走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