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第十二期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审计情况分析报告 2008-06-16 10:58:42 阅读8502次 l 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审计中,经注册会计师审计,调整利润368亿元,占审计前利润的24。
9%;调整资产2181亿元,占审计前资产的5。 4%;调整应交税金63亿元,占审计前应交税金的25%。
这表明注册会计师审计在过滤不实会计信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说明上市公司会计核算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l 非标准审计报告比例继续呈下降趋势。
这表明,在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年报提出调整意见后,上市公司能更大程度地按注册会计师的意见对财务报告进行调整,使会计信息质量得以进一步提高。 l “接下家”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继续保持必要的谨慎态度。
日前,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完成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审计的业务报备资料分析。资料显示,2003年度72家具有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会计师事务所报备的1241家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中,通过审计,调整利润368亿元,占审计前利润的24。
9%;调整资产2181亿元,占审计前资产的5。4%;调整应交税金63亿元,占审计前应交税金的25%,这表明注册会计师审计在过滤不实会计信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说明上市公司会计核算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主要会计指标审计调整数仍维持较高水平 (一)税前利润审计调整情况 报备资料显示,1241家上市公司审计调整利润为368亿元,占审计前利润总额的24。 9%。
其中,审计调减利润237亿元,占审计前利润总额的16。1%;审计调增利润131亿元,占审计前利润的8。
8%。 与以前年度相比,审计调整利润占审计前利润总额的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1年、2002年这一比例分别为37%、34%,表明企业利润核算质量有所提高。
(二)资产总额审计调整情况 统计表明,1241家上市公司审计调整资产2181亿元,占审计前资产总额的5。4%。
其中,审计调减资产1163亿元,占审计前资产总额的2。9%;审计调增资产1018亿元,占审计前资产总额的2。
5%。 与以前年度相比,审计调整资产占审计前资产总额的比例差别不大,2001年、2002年这一比例分别为5。
6%、4。4%。
(三)应交税金调整情况 报备资料显示,1241家上市公司审计调整应交税金63亿元,占审计前应交税金的25%。其中,审计调增47亿元,审计调减16亿元。
与以前年度相比,审计调整应交税金占审计前应交税金总额的比例均维持较高比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2002年这一比例分别为17。 7%、22。
4%。 上述三项会计指标的审计调整幅度之大,一方面表明注册会计师在过滤不实会计信息、增强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公众利益上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信息系统仍存在一定缺陷、会计核算质量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非标准审计报告比例继续呈下降趋势 统计表明,2003年年报审计非标准审计报告占全部审计报告的比例为7。42%,与往年相比,这一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
2000年至2002年,这一比例分别为14。48%、13。
38%、13。36%。
这说明,在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年报提出调整意见后,上市公司能更大程度地按注册会计师的意见对财务报告进行调整,使会计信息质量得以进一步提高。 三、“接下家”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继续保持必要的谨慎态度 报备资料显示,2003年年报审计中有84家上市公司变更了会计师事务所,占上市公司总数的6。
7%。其中,有17家公司的年报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占变更事务所公司总数的20。
24%。而在年报审计意见总体分布中,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比例仅为7。
42%。可见,变更事务所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比例明显高于市场整体水平。
这说明,在上市公司变更审计委托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普遍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后任事务所更加关注审计风险,审计过程更为严谨,往往选择更加严格的审计意见类型,以规避审计风险,客观上提高了审计质量。 此外,报备数据还显示,2003年度共有亏损上市公司142家,注册会计师为这142家公司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比例高达41。
1%,远远高于上市公司整体非标准审计报告7。42%的比例,说明亏损上市公司仍然是审计的高风险区。
其中,20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均为亏损上市公司,表明注册会计师已经充分关注到亏损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并采取了谨慎态度。 摘自: 。
2.求助:案例分析审计人员只有从纷繁复杂的经济事项与经济交往活动中,始终保持高度警觉的敏锐性才能从海量的数据信息中找寻蛛丝马迹,也就说只有时刻紧绷“怀疑”这根弦,才能在审计实践中激发出审计人员的创造力和审计斗志,才能够尽可能地使审计客体拥有的信息源倾向于审计人员逐步对称起来。
基于受托关系而形成的受托责任与理性的经济人“利己”属性,审计客体舞弊的动力时刻存在,而审计假设从理论层面和审计人员的思想层面解决审计人员的内心困惑,也从而改变了审计人员的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更好地促进了审计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审计方法: 监盘,询问等。
3.求一公司审计报告的论文审计报告
根据审计计划的安排,从2004年5月1号起至2004年6月30日止,我们对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的采购部和财务部就采购业务进行了审计,本次的审计目的:检查XXXX采购部和财务部在实际工作中是否遵循公司的有关规定;评价其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次的审计范围:XXXX采购部和财务部在过去的半年里所发生的经济业务。
在2004年里,XXXX的采购部采购数据如下:
略
经过审计,我们认为采购部和有关部门的管理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和必要。
一、采购价格比较
本次审计从ERP系统里取出PO单数据库,对同一种物料的不同供应商的采购价格进行了对比,其中发现的特别情况如下:
略
据我们从采购部了解到的原因是:
略
二、内部控制的不足
1、供应商报价
现状:根据采购部的工作指引XXXX里的有关规定:“5.3.1.1第一次购买的设备需有性能、价格、货期等方面的分析报告,陈述选择的合理性及至少两份或以上的供应商报价”(因该份文件没有具体说明直接物料的报价方式,所以在此引用设备类电子单的报价方式);我们从2004年1月至2004年5月共4000张PO单里抽取200份样本,检查到其所附的报价单数量,结果如下:
表二略
注:采购部对一定时期内价格变化不大的物料采用固定报价的方式确定采购价。
风险:不一定能取得对公司最有效益的报价
建议:1)、采购部在询价时,应至少取得三家或以上的供应商报价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执行,同时相应地修改采购部的工作指引——采用“货比三家”的方式;
2)、在采购部有关的工作指引中明确说明直接物料的报价方式及处理程序。
2、固定报价
现状:根据采购部的工作指引XXXX里的有关规定:“5.3.3.1间接物料一般已有固定报价,可直接报价,无须附报价单,最新报价单保存在采购部”。
风险:规定固定报价的询价方式而没有规定如何实施固定报价会损害公司利益
建议:在采用固定报价的询价方式时,需要PMC,采购部,品质部和财务部联合确定价格,并且采购部在固定报价的报效期内,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询问外部市场价,以确定固定报价的方式是否对我公司有利。
3、定期轮换制度
现状:XXXX公司采购部各采购员分别负责各指定的物料和相应供应商,并没有定期轮换。
风险:容易形成固定的利益关系
建议:由采购部定期轮换各采购员所负责的采购工作
三、问题
1、在请购单审批完成后100多天才出PO单
现状:我们在检查时发现PO单号为00397的PR单是在200多天以前开的,PR审批日期为2003年12月5日,类似的单据还有00396,00395。仓库对这三张PO单的收货日期是在2004年4月10日,而财务部对这几张PO单的帐务处理2004年5月7日。PR单,PO单和发票的价格是一致的。
建议:1、PR申请人应对PR单的审批情况跟进了解
2、电脑系统需要对长期未审批或审批未转PO等例外情况反馈给采购等有关部门
3、采购部需要对时间过长而没有转PO单的PR单重新询价
我们提出以上的不足和问题是希望公司的有关部门能注意其中的控制风险,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加以防范和化解,提高公司营运效益。我们也会适时对以上所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的改进情况作跟踪和了解,以促进存在问题的解决和改善。
4.求个财务报表案例分析报告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pr1221 财务报表分析一、资产负债表分析(一)资产规模和资产结构分析单位:万元1、资产规模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公司本年的非流动资产的比重2.35%远远低于流动资产比重97.65%,说明该企业变现能力极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强,企业近期的经营风险不大。
与上年相比,流动资产的比重,由88.46%上升到97.65%,非流动资产的比重由11.54%下降到2.35%,主要是由于公司分立,将公司原有的安盛购物广场、联营商场、旧物市场等非超市业态独立出去,报表结果显示企业的变现能力提高了。2、资产结构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97.65%,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为,2.35%,说明企业灵活性较强,但底子比较薄弱,企业近期经营不存在风险,但长期经营风险较大。
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为57.44%,说明企业对短期资金的依赖性很强,企业近期偿债的压力较大。非流动资产的负债为42.56%,说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长期资金的依赖性也较强。
企业的长期的偿债压力较大。(二)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1、营运资本分析营运资本越多,说明偿债越有保障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债权人收回债权的机率就越高。因此,营运资金的多少可以反映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对该企业而言,年初的营运资本为20014万元,年末营运资本为33272万元,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短期不能偿债的风险较。
5.报表分析的范文假如有两家公司在某一会计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正好相同,但这是否意味着它们具有相同的获利能力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两家公司的资产总额可能并不一样,甚至还可能相当悬殊。
再如,某公司2000年度实现税后利润100万元。很显然,光有这样—个会计数据只能说明该公司在特定会计期间的盈利水平,对报表使用者来说还无法做出最有效的经济决策。
但是,如果我们将该公司1999年度实现的税后利润60万元和1998年度实现的税后利润30万元加以比较,就可能得出该公司近几年的利润发展趋势,使财务报表使用者从中获得更有效的经济信息。如果我们再将该公司近三年的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等会计数据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就会有更多隐含在财务报表中的重要信息清晰地显示出来。
可见,财务报表的作用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它仅能够反映一定期间内企业的盈利水平、财务状况及资金流动情况。报表使用者要想获取更多的对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必须以财务报表和其它财务资料为依据,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来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资金流动情况。
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前景,从而制定未来的战略目标和作出最优的经济决策。 为了能够正确揭示各种会计数据之间存在着的重要关系,全面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可将财务报表分析技巧概括为以下四类:横向分析;纵向分析;趋势百分率分析;财务比率分析。
一、财务报表分析技巧之一:横向分析 横向分析的前提,就是采用前后期对比的方式编制比较会计报表,即将企业连续几年的会计报表数据并行排列在一起,设置“绝对金额增减”和“百分率增减”两栏,以揭示各个会计项目在比较期内所发生的绝对金额和百分率的增减变化情况。下面,以ABC公司为例进行分析(见下表)。
比较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分析: ABC公司比较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 金额单位:元 项目 2001年度 2002年度 绝对增减额 百分率增减额(%) 销售收入 7655000 9864000 2209000 28.9 减:销售成本 5009000 6232000 1223000 24.4 销售毛利 2646000 3632000 986000 37.7 减:销售费用 849000 1325000 476000 56.1 管理费用 986000 103000 217000 22.0 息税前利润(EBIT) 811000 1104000 293000 36.1 减:财务费用 28000 30000 2000 7.1 税前利润(EBT) 783000 1074000 291000 37.2 减:所得税 317000 483000 166000 52.4 税后利润(EAT) 466000 591000 125000 26.8 年初未分配利润 1463000 1734100 271100 18.53 加:本年净利润 466000 591000 125000 26.8 可供分配的利润 1929000 2325100 396100 20.54 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46600 59100 12500 26.8 提取法定公益金 23300 29550 6250 26.8 优先股股利 现金股利 125000 150000 25000 20.0 未分配利润 1734100 2086450 352350 20.32 ①2002年度,ABC公司的销售收入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209000元,增幅为28.9%。 ②ABC公司2002年度的销售毛利比2001年度增加了986000元,增幅达37.7%。
这意味着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③2002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大幅度增长,增长率高达56.1%。
这将直接影响公司销售利润的同步增长。 ④ABC公司2002年度派发股利150000元,比上一年增加了20%。
现金股利的大幅度增长对潜在的投资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二、财务报表分析技巧之二:财务报表纵向分析 横向分析实际上是对不同年度的会计报表中的相同项目进行比较分析;而纵向分析则是相同年度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的比率分析。
纵向分析也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采用“可比性”形式编制财务报表,即将会计报表中的某一重要项目(如资产总额或销售收入)的数据作为100%,然后将会计报表中其他项目的余额都以这个重要项目的百分率的形式作纵向排列,从而揭示出会计报表中各个项目的数据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相对意义。采用这种形式编制的财务报表使得在几家规模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经营和财务状况的比较成为可能。
由于各个报表项目的余额都转化为百分率,即使是在企业规模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各报表项目之间仍然具有“可比性”。但是,要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必须有一定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几家企业都必须属于同一行业,并且所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和财务报表编制程序必须大致相同。
仍以ABC公司的利润表为例分析如下: ①ABC公司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从2001年度的65.4%下降到2002年度的63.2%。说明销售成本率的下降直接导致公司毛利率的提高。
②ABC公司的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从2001年度11.1%上升到2002年度的13.4%,上升了2.3%。这将导致公司营业利润率的下降。
③ABC公司综合的经营状况如下:2002年度的毛利之所以比上一年猛增了37.3%,主要原因是公司的销售额扩大了28.9%,销售额的增长幅度超过销售成本的增长幅度,使公司的毛利率上升了2.2%。然而,相对于公司毛利的快速增长来说,公司的净利润的改善情况并不理想,原因是销售费用的开支失控,使得公司的净利润未能与公司的毛利同步增长。
三、财务报表分析技巧之三:趋势百分率分析 趋势分析看上去也。
6.财务管理关于案例分析的实训报告怎么这次实训在期末进行,时间为从6月17号至6月24号,共10个课时,大概持续一个星期。
这次实训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我们按模块教学所掌握的《财务管理》操作技能知识,全面检验我们财务会计核算综合运用技能,加强我们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并为今后从事财务管理打下良好基础,而特开展的。 这次实训要求我们能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为基础,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研究和评价,以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并能为评价和改进财务财务管理工作及为未来进行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
实训内容分为三大块:一初步分析,二财务指标分析,三综合分析。 实训开始的第一步骤是公式计算。
根据企业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上的数据信息,再通过特定的公式把各项指标的结构比率、增长额和增长率等项目计算出来。这个工作的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最要是考察我们对公式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程度,只要你熟悉公式,懂得运用公式,然后对号入座,几乎上就没什么大问题了,但是要计算的数据比较多,相对就变得繁琐,毕竟是一环扣一环的公式计算,这要求核算人员工作态度仔细严谨。
由于实训要求书面书写清洁整齐、规范、严禁挖乱、涂改和使用涂改液,所以我做的时候先在草稿上做一次,确认无误后,再填入实训资料。我平时是属于比较认真学习的那一类,所以这个公式计算没到四个课时,我就完成了,进展得相对比较顺利。
可是进行第二步骤运用公式分析就遇到相当大的困难。 第二步骤公式分析、评价,也就是这次实训过程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最精髓的一步,也是这次实训的主要内容以及主要目的。
第一步是对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作初步分析。资产负债表总体分为三大块: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而其中资产又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负债又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每一大块到每一小块,再到每一小块的细分都要进行分析小结,这点对初学者来说要求不低难度不少,或许是老师对我们期望值相当高,希望通过高要求打好我们基础,所以才安排大题量并细分析。 大体上的资产总额结构分析,流动资产结构分析、非流动资产结构分析等,然后再细分下去的货币资金分析、应收账款分析、应收票据分析、其他应收款分析、存货分析等,通过老师的指导以及与同学们的讨论,我还是可以理解和分析的,可是明细的预付账款、原材料、固定资产和再建工程,就不知道怎么作出总结好了。
后来在课本上大量并且细微阅读有关内容,在网上大量疯狂的搜索有关资料,再根据资料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渐渐的领悟很多财务分析的问题,譬如对预付账款的分析,开始我只明白预付账款的字面意思,就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预付账款按实际付出的金额入帐,就算此帐户增加或减少其实对资产总额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后来通过查资料,我才恍然大悟,其实预付账款帐户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通过预付账款判断企业有无做假的可能,股东的信誉是否良好。
一般股东喜欢通过预付账款帐户抽逃资金,即以预付的名义占用转移企业资产,如果你分析一家企业的财务报表的时候,发觉它的短期偿付能力达到公认标准,而却无法履行自己的偿债义务,这种状况下,必要分析它的预付账帐户,看它预付账款在流动资产中占的比重,如果比重过高,那就有可能说明企业股东有抽逃资金可能,应立即进行处理。 通过上述这个例子,我们分析财务报表的时候,要注意不仅要明白各个帐户的书面含义,还要了解各个账户实际应用上的含义。
还有一点是要善于结合分析,即分析资产负债表的时候要结合利润表,譬如分析应收账款账户的好坏,就要结合销售收入的情况,企业的信用政策;分析负债结构时,究竟需要安排多少流动负债、多少长期负债呢?在企业负债总额一定的情况下 ,就得通过销售状况的好坏来判断,如果企业销售稳定增长,则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量,用于偿还到期债务。 反之,如果企业销售处于萎缩状态或者波动的幅度比较大,大量借入短期债务就要承担较大风险。
因此,销售稳定增长的企业,可以较多地利用短期负债,而销售大幅度波动的企业,应少利用短期负债。 第二步是财务指标分析,莫过于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盈利能力的强弱。
这步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得出结论,一般通过计算出那些指标比率就很清晰了。 第三步综合分析跟指标分析的做法类似,可难度稍高,需要联系到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业绩。
通过这次实训,我学会了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财务报表,正确、合理评价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管理水平、获利能力以及企业发展趋势。 同时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例如会计知识不扎实,实际应用能力有待提高,会计的社会实践经验不足。
我应该朝着这几个方面努力去提高,提高自己的财务分析能力,增强知识的运用,加强团队合作,朝着一个专业的、负责任的会计人员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