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胸闷恶心是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停药后就会消失,不会出事啊。
【不良反应】参见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Ⅲ期临床试验资料显示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因不良反应中停者3.9%。主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腹泻、腹痛、腹胀等胃肠道反应;失眠、头晕、头痛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静脉注射给药时少数患者有局部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1.7%,注射部位炎症1.1%。出现实验室检查异常者2.2%,主要有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偶有血糖降低。在该药上市后全球不良反应监测中有过敏性休克、过敏性肺炎、多形红斑、溶血性贫血、肌腱断裂、心电图异常、尖端扭转室速等不良事件的个例报告。
【禁忌证】对本品有过敏史者,或对喹诺酮类任何一种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本品。
【注意事项】(1)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用本品时需谨慎,因左氧氟沙星主要自肾排出,肾功能减退时该药清除减少。当肌酐清除率<5Oml/min时需调整给药剂量,以免药物在体内积蓄。
(2)与其他喹诺酮类相仿,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血糖增高或降低,通常发生在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中,遇此情况应严密监测血糖,一旦发现低血糖反应,需立即停用本品.并即予以相应纠
正低血糖的治疗。
(3)某些喹诺酮类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偶可致心电图QT间期延长.并偶有心律失常发生。在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中所报告的尖端扭转室速个例.并未能除外患者基础疾病及合并应用延长QT间期药物的影响。因此避免与延长QT问期药物(IA类、Ⅲ类扰心律失常药)同用,可减少发生心律紊乱的危险性,也应避免在低钾血症、心肌病等患者中的应用。
(4)本品应避免在原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中的应用,以减少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发生的可能。肾功能减退者未减量使用本品,易致上述抽搐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肾功能减退者需调整剂量应用。
(5)本品所致光毒性反应甚为少见(<0.1%),但仍与其他喹诺酮类使用时相仿,应避免过度日光或人工紫外线照射。
(6)本品在小儿、18岁以下青少年、孕妇、乳妇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未建立,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相仿,本品应避免用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该药在妊娠期间的应用按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分类属C类,即在动物实验中未发现致畸作用,但发现对动物胎儿有毒性.可致胎儿骨骼变形、骨化延迟,在人类中缺乏充足的设有对照的研究资料,因此,除非其受益超过对胎儿潜在的危险性,孕妇应避免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可分泌至乳汁中,其浓度接近血药浓度,哺乳期妇女应用该类药物,应暂停授乳。
(7)老年患者常有生理性肾功能减退,本品主要经肾排出,因此老年患者使用本品时应监测肾功能,必要时调整剂量谨慎使用,以减少发生毒性反应的危险性。
【药物相互作用】(1)含镁、铝的制酸剂、含铁制剂和含锌的多种维生素制剂等均可干扰本品的口服吸收,使药物吸收减少.因此不宜合用,或在服左氧氟沙星前或后至少间隔2小时服用。本品静脉给药时与上述制酸剂、阳离子的相互作用资料缺乏,但本品不宜在同一静脉输液通道内与含多价阳离子的溶液同用。
(2)左氧氟沙星对茶碱的血浓度、AUC等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影响。茶碱对本品的吸收等亦无明显影响。但由于其他一些喹诺酮类药物与茶碱合用时,可使茶碱消除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致患者茶碱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在使用本品时仍应严密监测茶碱浓度.必要时调整剂量。
(3)左氧氟沙星对华法林的Cmax、AUC等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影响,华法林对左氯氟沙星的体内过程亦无明显影响。但在左氧氟沙星上市后监测中有该药增强华法林作用的报告,因此.两者合用时应监测相应的凝血试验和出血情况。
(4)丙磺舒和西咪替丁对左氧氟沙星吸收过程无明显影响,但可使本品的AUC增高27%--38%,t1/2延长30%,而总清除率及肾清除率降低21%~35%。然而,上述变化尚不足以需调整左氧氟沙星的剂量。
(5)非甾体抗炎药与喹诺酮类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合用时,可能增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和抽搐发作的危险性。
(6)抗糖尿病药与喹诺酮类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合用时,可能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变化,需严密监测血糖变化,及时予相应处理。
2.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本品为盐酸左氧氟沙星,其活性成分为左氧氟沙星,文献报道的左氧氟沙星的相关情况如下:1.严重的和其他重要的不良反应下述严重和其他重要的不良反应已在【注意事项】中详细说明:肌腱炎和肌腱断裂、重症肌无力恶化、超敏反应、其他严重和有时致命的反应、肝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效应、难辩梭菌相关性腹泻、周围神经病、QT间期延长、儿科患者中的肌肉骨骼疾病、血糖絮乱、光敏感性/光毒性和耐药细菌产生。左眼氟沙星快速静脉滴注或者推注可能导致低血压。应根据剂量,静脉滴注不少于60-90分钟。据报告,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包括左眼氟沙星)可能导致结晶尿和管型尿。因此,对于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应当维持适当的水化,以防止形成高度浓缩尿。2.临床试验经验由于临床试验在不同的条件下完成,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一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率不能直接和其他药物在临床试验中的不良反应率相比较,且未必反映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率。下面描述的数据,反映了29个III期临床试验的7537名患者对左氧氟沙星的综合暴露。研究人群平均年龄为50岁(约74%的人群
3.药品不良反应检测网点登记表怎么填首先你得有一个登陆帐号,一般都是组织机构代码拿去注册。
然后进入网址名称是“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进入网页后,请点击“基层用户”,输入已经注册审核的单位用户名,密码,即可进入功能菜单。
点击“上报数据”,就可看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在监测软件中对于符合上述哪一项条件就选择哪一项,在框中打√。
二.单位名称:应填写使用、生产或经营企业的完整全称(与其许可证或单位印章名称一致),不可填写简称。 三.部门:填写报告单位的具体报告部门,如“内科”、“外科”等。
四.电话是指报告部门的电话,号码前应加区号,如0731-7702127。 五.报告日期:是指不良反应报告填写时间。
六.患者姓名:填写患者真实全名 七.性别:在相应的框内打√。 八.出生日期:患者的真实出身年、月、日。
如:1983-5-20。 九.民族: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如土家族。
十.体重: 1.注意以千克为单位(公斤); 2.如果不知道准确的体重,请做一个最佳的估计。 十一、联系方式: 1.最好填写患者的联系电话或移动电话; 2.如果填写患者的通信地址,请附上邮政编码 十二、家族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根据实际询问情况正确选择; 如选择“有”,应具体说明。
十三、既往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情况: 包括药物过敏史; 如选择“有”,应具体说明。 十四、不良反应/事件名称: 1.对明确为药源性疾病的填写疾病名称,不明确的填写ADR中最主要、最明显的症状; 2.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选取参考《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
十五、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时间: 1.填写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确切时间; 2.当一个新生儿被发现有出生缺陷,不良反应/事件的时间就是该新生儿出生日期; 3.当一个胎儿被发现有先天缺陷而发生早产或流产时,不良反应/事件的时间就是妊娠终止时间。 十六、病历号/门诊号:认真填写患者的病历号或门诊号,以便病历详细资料的查找。
如果没有病例号及门诊号,可以直接填写“门诊”、如果是经营企业(药店)直接填写“自购”。 十七、不良反应/事件过程描述及处理情况: 1.不良反应/事件开始描述前,应先说明患者因何种疾病, 使用药品情况,包括用法用量、用药具体时间;如*年*月*日,不要“入院第几天”,“用药后第几天”等; 2.填写不良反应/事件表现时,要明确、具体。
如为过敏型皮疹,要写明皮疹的类型、性质、部位、面积大小等,如为心率失常,要填写何种心律失常;如为上消化道出血,有呕血者,需估计呕血量的多少,严重病例应注意生命体征(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的记录; 3.与可疑不良反应/事件有关的辅助检查结果要尽可能明确填写,如怀疑某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应填写病人用药前的血小板及用药后的血小板变化情况;如怀疑某药引起肝损害,应填写用药前后的肝功能变化情况,同时要填写肝炎病毒学检验结果。所有检查要有检查日期。
4.填写本次临床发现的不良反应/事件的处理情况,主要是针对不良反应/事件而采取的医疗措施,包括为关联性评价而进行的辅助检查结果。如补做皮肤试验的情况; 5.对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有关的既往史进行简要描述: 1>.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障碍等; 2>过敏史、怀孕史、吸烟史、饮酒史、药物滥用史等。
总之不良反应/事件描述及处理过程概括为3个时间3个项目和2个尽可能: 3个时间: 1)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2)采取措施干预不良反应的时间 3)不良反应终结时间 3个项目: 1)第一次药品不良反应出现时的相关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 2)药品不良反应动态变化的相关症状、体征和相关查; 3)发生不良反应后采取的干预措施结果。 2个尽可能: 1)不良反应/事件的表现填写时尽可能明确、具体; 2)与可疑不良反应/事件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要尽可能明确填写。
十九、药品名称:同时填写商品名和通用名。如果商品名不详,统一填写“不详”。
通用名要填写完整,不可用简称,如“氨苄”、“左氧氟沙星”等。 二十、生产厂家:填写药品生产企业的全称,不可用简称,如“哈药”、“白云”等。
二十一、批号:填写药品包装上生产批号,请勿填写产品的批准文号或生产日期。 二十二、用法用量:填写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
特指单次用药剂量如500mg/次,4次/日,口服。 二十三、用药起止时间: 1.是指同一剂量药品开始和停止的时间。
如果用药过程中改变剂量,应另行填写该剂量的起止时间,并予注明。 用药起止时间大于一年时,应按*年*月*日-*年*月*日格式填写,用药时间小于一年时,按*月*日-月*日填写格式填写;如果使用某种药品不足一天,可填写用药持续时间,如:静脉滴注1小时或用药20分钟等。
二十三、用药起止时间: 1.是指同一剂量药品开始和停止的时间。如果用药过程中改变剂量,应另行填写该剂量的起止时间,并予注明。
用药起止时间大于一年时,应按*年*月*日-*年*月*日格式填写,用药时间小于一年时,按*月*日-月*日填写格式填写;如果使用某种药品不足一天,可填写用药持续时间,如:静脉滴注1小时或用药20分钟等。 1.本次不良反应/事件经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后的结果,不是指原患疾病的结果。
例如患者的不良反应已经治。
4.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有哪些本品为盐酸左氧氟沙星,其活性成分为左氧氟沙星,文献报道的左氧氟沙星的相关情况如下:1。
严重的和其他重要的不良反应下述严重和其他重要的不良反应已在【注意事项】中详细说明:肌腱炎和肌腱断裂、重症肌无力恶化、超敏反应、其他严重和有时致命的反应、肝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效应、难辩梭菌相关性腹泻、周围神经病、QT间期延长、儿科患者中的肌肉骨骼疾病、血糖絮乱、光敏感性/光毒性和耐药细菌产生。 左眼氟沙星快速静脉滴注或者推注可能导致低血压。
应根据剂量,静脉滴注不少于60-90分钟。据报告,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包括左眼氟沙星)可能导致结晶尿和管型尿。
因此,对于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应当维持适当的水化,以防止形成高度浓缩尿。 2。
临床试验经验由于临床试验在不同的条件下完成,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一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率不能直接和其他药物在临床试验中的不良反应率相比较,且未必反映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率。下面描述的数据,反映了29个III期临床试验的7537名患者对左氧氟沙星的综合暴露。
研究人群平均年龄为50岁(约74%的人群。
5.浅谈左氧氟沙星的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喹诺酮类(quinolones)是一类抑制DNA螺旋酶的抗菌药物。
作为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于1962年进入临床以来,科学家们对喹诺酮类药物不断进行结构修饰,特别是1978年之后其研究与开发十分迅速,已有很多品种应用于临床。左氧氟沙星作为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其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2倍,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氧氟沙星的1/3[1]。
由于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生物利用度高、组织细胞内渗透性好、给药方便等优点,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但随着其使用的不断增加,与其相关的不良反应报道相应增多。本文对左氧氟沙星的合理应用和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1 合理应用 1.1 空腹应用 食物和乳制品对左氧氟沙星的吸收无明显影响,但仍以空腹应用生物利用度高[2]。 1.2 每日1次 左氧氟沙星为浓度依赖型杀菌剂,且具有良好的抗菌后效应(PAE),其抗菌效果依赖于给药剂量,而不是频繁给药,多采用每天1次的给药方案[3],已可以获取较高的峰血药浓度而起到迅速彻底杀灭病原菌的作用。
1.3 优化联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需要联合用药时,可采用氧氟沙星与哌拉西林联合应用为佳,这样PAE比单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3],左氧氟沙星与哌拉西林合用也应如此。 1.4 谨慎联用 1.4.1 与咖啡因药物联用 左氧氟沙星与含有咖啡因的药物合用时可延长咖啡因的代谢时间,易出现躁动不安、肌肉抽搐、呼吸加快、心动过速等症状,尽量避免合用。
1.4.2 含金属离子的药物 因左氧氟沙星可与金属离子之间发生螯合作用,造成部分金属离子(如Mg2+、Al3+、Fe3+、Ca2+、Zn2+、Cu2+)对左氧氟沙星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浓度(B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在培养基中随金属离子浓度增高而增高,所以与含金属离子的药物(含镁、铝的抗酸剂,含硫酸亚铁的抗贫血药,含锌制剂如葡萄糖酸锌、硫酸锌合剂、多维生素片等)联用时,导致左氧氟沙星吸收减少,生物利用度降低,如需合用必须错开服用时间,一般在服用含金属离子药物前或后2h服用左氧氟沙星。 1.4.3 非甾体抗感染药 喹诺酮药抑制γ-氨基丁酸(GABA)与受体的结合,而非甾体抗感染药及其代谢产物能显著增加喹诺酮类药物抑制γ-氨基丁酸受体的作用。
左氧氟沙星与非甾体抗感染药(阿司匹林除外)联用时可增加神经毒性,故有癫痫史或既往史的患者以及急性脑血管障碍患者应当避免联用。 1.4.4 磺胺类 左氧氟沙星80%以上以原型从尿中排出,因溶解度小,易产生结晶尿,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因肾功能较健康成人有所下降,用量应调低或延长给药间隔。
与磺胺类药物合用,易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或阻塞性肾病,尽量避免联用。 1.4.5 降血糖药 左氧氟沙星与口服降血糖药同时使用可引起血糖失调(高血糖、低血糖),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糖浓度,一旦发生低血糖时,应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
1.4.6 中药 中药相对来说比西药安全,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由中药引起肝损害的病例逐渐增多[4],氧氟沙星注射液加双黄连注射液静脉滴注可引起肝损害,所以左氧氟沙星与双黄连注射液等中药联用时也应慎重。 2 不良反应 2.1 消化系统 胃肠道反应是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痛、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2.2 中枢神经系统 喹诺酮类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阻断中枢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与受体结合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5]。发生率1%~5%,轻者头晕、头痛、兴奋、失眠、精神不安等,重者诱发癫痫,故精神病、癫痫病患者禁用。
2.3 血液系统 偶有出现血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也有再障报道。 2.4 皮肤及光毒性 在我国皮疹报道较多,如荨麻疹、红斑、皮肤瘙痒、血管性水肿、表皮松懈症,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光毒性在国外报道较多,发生率可达28%,与药物剂量有关。可通过穿衣、防晒而预防。
2.5 肝毒性 通常左氧氟沙星较少引起肝毒性,有0.9%~4.3%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血转氨酶增高、血清胆红素增加等。若长期、大量应用,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2.6 肾毒性 左氧氟沙星很少引起肾毒性,偶见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升高,肾功能不全者应注意调整给药剂量和给药次数。 2.7 关节软骨毒性 关于喹诺酮类药物的软骨毒性是医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动物实验证实,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对幼龄动物关节软骨具有毒性,主要发生在负重关节,其中膝关节最易受累,典型症状是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对成年动物无影响。
临床上有报道未成年人服用喹诺酮类药物后引起关节疼痛、肿胀,为确保用药安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禁用,18岁以下青少年慎用。 3 小结 左氧氟沙星作为新一代抗菌药,在抗细菌感染治疗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出多方面的优越性,被人们广泛采用,但如我们能充分认识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及注意事项,明确用药对象和指征,掌握其适用范围,选择适当的时间和给药途径,科学配伍,就会扬长避短,相信在科学家的精心研究下,左氧氟沙星的。
6.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有哪些答: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有: 本药不良反应较氧氟沙星少见且轻微(发生率为 0。
1%〜5%),反应为: 心血管系统:可见心悸。有心电图异常、尖端扭 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个案报道。
代谢/内分泌系统: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血糖增高 或降低,通常发生于使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的糖尿 病患者。 肌肉骨骼系统:可有横纹肌溶解症、跟腱炎或跟 腱断裂。
泌尿生殖系统:个别患者可出现血尿素氮升高, 甚至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 精神神经系统:可出现失眠、头晕、头痛等;偶 有震颤、麻木感、视觉异常、耳鸣、幻觉、嗜睡、精神 紊乱。
消化系统: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部不 适、腹痛、腹胀、腹泻、味觉异常、假膜性肠炎等,也可 见黄疸、肝功能异常(如血清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升 高)。 血液:个别患者可有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 白、血细胞比容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等。
皮肤:可出现皮疹、瘙痒,偶有红斑等;也可导 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Lyell综合征)、Stevens-John- son综合征。 眼:本药滴眼液最常报道的不良反应是暂时性视 力下降、发热、一过性眼睛灼热、眼痛或不适、咽炎及畏 光,发生率1%〜3%;其他发生率低于1%的不良反应 有:过敏、眼睑水肿、眼睛干燥及瘙痒。
过敏反应:可见血管神经性水肿(包括咽、喉 或脸部水肿)、气道阻塞、呼吸困难、荨麻疹、瘙痒等; 光敏反应较少见。有过敏性休克、过敏性肺炎的个案 报道。
7.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的副作用这个药的说明书上写的不良反应好可怕我盐酸左氟沙星胶囊 曾用名 英文名 LEVOFLOXACIN HYDROCHLORIDE CAPSULES 拼音名 YANSUAN ZUOFUSHAXING JIAONANG 药品类别 喹诺酮类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
药理毒理 本品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强,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和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淋病奈瑟菌等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也有抗菌作用,但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差。
本品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体外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两倍。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止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后吸收完全,单剂量口服0。2g后,血药峰浓度(Cmax)约为1。
6mg/L,达峰时间(Tmax)约为1小时。血消除半衰期(t1/2β)约为6小时。
蛋白结合率约为30%~40%。本品吸收后广泛分布至各组织、体液,在扁桃体、前列腺组织、痰液、泪液、妇女生殖道组织、皮肤和唾液等组织和体液中的浓度与血药浓度之比约在1。
1~2。1之间。
本品主要以原形自肾排泄,在体内代谢甚少。口服48小时内尿中排出量约为给药量的80%~90%。
本品以原形自粪便中排出少量,给药后72小时内累积排出量少于给药量的 4%。 适应症 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 1.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包括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淋病奈瑟菌尿道炎或宫颈炎(包括产酶株所致者)。
2.呼吸道感染,包括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支气管感染急性发作及肺部感染。 3.胃肠道感染,由志贺菌属、沙门菌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亲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等所致。
4.伤寒。 5.骨和关节感染。
6.皮肤软组织感染。 7.败血症等全身感染。
用法用量 口服。 成人常用量: 1.支气管感染、肺部感染:一次0。
2g,一日2次,或一次0。1g,一日3次,疗程7~ 14日。
2.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一次0。1g,一日2次,疗程5~7日;复杂性尿路感染:一次0。
2g,一日2次,或一次0。1g,一日3次,疗程为10~14日。
3.细菌性前列腺炎:一次0。2g,一日2次,疗程为6周。
成人常用量为一日0。3~0。
4g,分2~3次服用,如感染较重或感染病原体敏感性较差者,如铜绿假单胞菌等假单胞菌属细菌感染的治疗剂量也可增至一日0。6g,分3次服。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腹部不适或疼痛、腹泻、恶心或呕吐。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可有头昏、头痛、嗜睡或失眠。
3.过敏反应: 皮疹、皮肤瘙痒,偶可发生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光敏反应较少见。
4.偶可发生: (1)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烦躁不安、意识混乱、幻觉、震颤。 (2)血尿、发热、皮疹等间质性肾炎表现。
(3)静脉炎。 (4)结晶尿,多见于高剂量应用时。
(5)关节疼痛。 5.少数患者可发生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血尿素氮增高及周围血象白细胞降低,多属轻度,并呈一过性。
禁忌症 对本品及氟喹诺酮类药过敏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
由于目前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者多见,应在给药前留取尿培养标本,参考细菌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2。
本品大剂量应用或尿pH值在7以上时可发生结晶尿。为避免结晶尿的发生,宜多饮水,保持24小时排尿量在1200ml以上。
3.肾功能减退者,需根据肾功能调整给药剂量。 4.应用本品时应避免过度暴露于阳光,如发生光敏反应或其他过敏症状需停药。
5.肝功能减退时,如属重度(肝硬化腹水)可减少药物清除,血药浓度增高,肝、肾功能均减退者尤为明显,均需权衡利弊后应用,并调整剂量。 6.原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例如癫痫及癫痫病史者均应避免应用,有指征时需仔细权衡利弊后应用。
7.偶有用药后跟踺炎或跟踺断裂的报告,如有上述症状发生,须立即停药,直至症状消失。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动物实验未证实喹诺酮类药物有致畸作用,但对孕妇用药进行的研究尚无明确结论。
鉴于本药可引起未成年动物关节病变,故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应用本品时应暂停哺乳。 儿童用药 本品在婴幼儿及18岁以下青少年的安全性尚未确定。
但本品用于数种幼龄动物时,可致关节病变。因此不宜用于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患者常有肾功能减退,因本品部分经肾排出,需减量应用。 药物相互作用 1.尿碱化剂可减低本品在尿中的溶解度,导致结晶尿和肾毒性。
2.喹诺酮类抗菌药与茶碱类合用时可能由于与细胞色素P450结合部位的竞争性抑制,导致茶碱类的肝消除明显减少,血消除半衰期(t1/2?)延长,血药浓度升高,出现茶碱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震颤、不安、激动、抽搐、心悸等。 本品对茶碱的代谢虽影响较小,但合用时仍应测定茶碱类血药浓度和调整剂量。
3.本品与环孢素合用,可使环孢素的血药浓度升高,必须监测环孢素血浓度,并调整剂量。 4.本品与抗凝药华法林合用时虽对后者的抗凝作用增强较小,但合用时也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
5.丙磺舒可减少本品自肾小管分泌约50%,合用时可因本品血浓度增高而产生毒性。 6.本品可干扰咖啡因的代谢,从而导致咖啡因消除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