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全国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分析报告 (2007年1月1日至6月30日) 一、总体情况 2007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全国共发生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建筑施工事故374起、死亡465人,分别比去年同期降低6.50%和下降2.52%。
图一:2006年、2007年1月至6月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比较 全国有16个地区死亡人数下降,分别是西藏(-100%)、山西(-87.50%)、北京(-60.47%)、湖南(-50%)、吉林(-42.86%)、新疆(-37.50%)、黑龙江(-26.67%)、湖北(-23.08%)、天津(-20%)、陕西(-20%)、甘肃(-14.29%)、上海(-12.12%)、广东(-9.68%)、江苏(-7.14%)、山东(-5.56%)、四川(-5.26%)。 全国有14个地区死亡人数上升,分别是海南(200%)、河南(100%)、贵州(81.82%)、宁夏(80%)、内蒙(71.43%)、广西(64.29%)、江西(50%)、河北(30.77%)、安徽(23.53%)、浙江(22.22%)、青海(20%)、重庆(20%)、辽宁(12%)、云南(4.55%)。
二、专项分析 (一)事故类型。高处坠落事故死亡191人,占总数41.08%;施工坍塌事故死亡119人,占总数25.59%;物体打击事故死亡59人,占总数12.69%;起重伤害事故死亡33人,占总数7.1%;机具伤害事故死亡21人,占总数4.52%;触电事故死亡17人,占总数3.66%;车辆伤害事故死亡6人,占总数1.29%;中毒和窒息事故死亡5人,占总数1.08%;火灾和爆炸事故死亡4人,占总数0.86%;其余类型事故死亡10人,占总数2.15%。
图二:2007年1月1日至6月30日各类型事故死亡人数比例图 (二)事故部位。塔吊事故死亡61人,占总数13.12%;脚手架事故死亡56人,占总数12.04%;洞口临边事故死亡56人,占总数12.04%;井字架与龙门架事故死亡39人,占总数8.39%;基坑事故死亡32人,占总数6.88%;模板事故死亡29人,占总数6.24%;墙板结构事故死亡21人,占总数4.52%;施工机具事故死亡20人,占总数4.3%;土石方工程事故死亡18人,占总数3.87%;临时设施事故死亡6人,占总数1.29%;外用电梯事故死亡3人,点总数0.65%;外电线路事故死亡3人,占总数0.65%;现场临时用电线路事故死亡2人,占总数0.43%;其余部位事故死亡119人,占总数25.59%。
图三:2007年1月1日至6月30日各类型事故发生部位死亡人数比例图 (三)事故发生地域。在省会及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生事故死亡172人,占总数36.99%;在地级城市发生事故死亡151人,占总数32.47%;在县级城市(含县城关镇)发生事故死亡102人,占总数21.94%;在村镇(指村庄和集镇)发生事故死亡40人,占总数8.6%。
图四:2007年1月1日至6月30日各类型事故发生地域死亡人数比例图 三、较大事故分析 2007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全国共发生较大事故(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20起、死亡86人,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5.26%和17.81%。 全国共有15个地区发生了较大事故,分别是辽宁(3起、18人)、河南(2起、10人)、山东(2起、6人)、黑龙江(2起、6人)、广西(1起、7人)、北京(1起、6人)、云南(1起、5人)、河北(1起、4人)、安徽(1起、4人)、浙江(1起、4人)、重庆(1起、4人)、江苏(1起、3人)、青海(1起、3人)、广东(1起、3人)、四川(1起、3人)。
(一)事故类型。施工坍塌事故12起、死亡59人,分别占总数的60%和68.6%;起重伤害事故3起、死亡10人,分别占总数的15%和11.63%;高处坠落事故1起、死亡4人,分别占总数的5%和4.65%;火灾和爆炸事故1起、死亡3人,分别占总数的5%和3.49%;机具伤害事故1起、死亡3人,分别占总数的5%和3.49%;中毒和窒息事故1起、死亡3人,分别占总数的5%和3.49%;其他伤害事故1起、死亡4人,分别占总数的5%和4.65%; 图五:2007年1月1日至6月30日各类型较大事故死亡人数比例图 (二)事故部位。
安拆塔吊事故4起、死亡16人,分别占总数的20%和18.6%;土石方工程事故3起、死亡12人,分别占总数的15%和13.95%;墙板结构事故3起、死亡9人,分别占总数的15%和10.47%;模板事故1起,死亡7人,分别占总数的5%和8.14%;井字架与龙门架事故1起、死亡4人,分别占总数的5%和4.65%;施工机具事故1起、死亡4人,分别占总数的5%和4.65%;其他部位事故7起,死亡34人,分别占总数的35%和39.53%。 图六:2007年1月1日至6月30日较大事故发生部位死亡人数比例图 (三)事故发生地域。
在省会城市及直辖市发生事故7起、死亡28人,分别占总数的35%和32.56%;在地级城市发生事故8起、死亡35人,分别占总数的40%和40.7%;在村镇(指村庄和集镇)发生事故4起,死亡20人,分别占总数的20%和23.26%;在县级城市(含县级城关镇)发生事故1起、死亡3人,分别占总数的5%和3.49%。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报告
xxx县建委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
我司承担了XXXXXXXXXXXXXXXXXXX工程的施工任务,为了加强公司的安全管理力度,提高本项目部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在开工前组建了本项目的安全领导小组和安全保障体系,公司与本项目的建造师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制定了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本项目的安全生产。
工程开工后,公司要加大对本工程的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按JGJ59-99的安全标准规范本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提高职工的安全思想意识,杜绝各类事故发生,顺利完成各项施工任务。
特此报告
xxx市XXX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xxxx年xxxx月xxx日
安全事故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事故报告”、“关于****的事故报告”、“****报告”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4.建筑工程安全质量控制报告 范文-建筑工程安全质量控制报告
为深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生产,保证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防范高处坠落、坍塌、机械伤害等多发性事故的发生,努力实现我单位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稳步提高和施工安全生产,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遏制重大质量安全事故为目标,以《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规范性文件为依据,“四个重点部位”在建工程和易发高处坠落、坍塌、机械伤害等事故部位为重点,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控制。
二、控制目标 为健全工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规范建筑施工质量安全行为,改善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状况,提高从业人员质量安全意识和技能,消除质量安全隐患,遏制特大事故和影响恶劣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重大事故、多发性事故的发生,建立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组织领导 为保证工作顺利进行,我单位成立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控制领导小组,由**经理任组长,各项目负责人为成员。
四、控制范围 工程质量重点质量保证体系、建筑材料和构配件、工程实体施工质量、内业资料,幕墙和网架;施工安全重点检查模板支撑、脚手架、井字架、塔吊、临边洞口、边坡、深基坑以及施工现场围挡、临时设施等易发高处坠落、坍塌、倒塌、机械伤害事故的危险源部位。 五、内容和要求 (一)工程质量方面: ⒈我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控制:已经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配备了相应的技术管理人员。所配备的项目管理人员已经到位,对本工程认真负责。
⒉建筑材料和构配件控制:水泥、钢筋、建筑用砂、防水材料、铝合金型材、建筑玻璃等。进场材料和构配件均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并对进场材料严格把关,检查发现不合格的材料坚决清退出场,杜绝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中。建筑工程禁止使用海砂,对可疑的用砂及时进行氯离子含量检测,氯离子含量超标的立即清退出场。 ⒊工程实体质量控制:强化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工程以及影响结构安全的重点工序和关键环节的质量监管,严格施工过程质量控制。重点控制强制性条文和涉及结构安全、使用安全的项目。如:墙体拉结筋及抗震构造措施,后浇悬挑构件,金属栏杆预埋件,铝合金门窗是否经专项设计,所用玻璃、铝合金型材是否符合要求,栏杆形式是否为易攀爬等。我单位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措施消除质量通病,特别是结构裂缝、外墙面渗漏、屋面渗漏等易引起用户投诉的质量问题。 ⒋内业资料控制:原材料及设备进场报验、隐蔽签证、质量保证资料等。我单位严格按照《**省建筑工程文件管理规程》()及时做好内业资料,整理与施工进度同步,各种签章及时、完整。 ⒌幕墙、网架控制:施工资质及相关内业资料均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各节点预埋件、节点构造、焊缝质量、杆件、玻璃等原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建筑幕墙、网架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项设计,经原设计单位确认,并报原图纸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进行施工;
(二)施工安全生产方面: ⒈开展防高处坠落事故专项控制 我单位认真开展“高处坠落”建筑安全专项治理,坚决遏制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工程项目根据建筑工程特点已经制定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实施;临边洞口的安全防护设施已做到定型化、工具化,并且实行责任人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已为作业人员配备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
进一步加强高处坠落作业的防护措施,高处作业前,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设施的,必须经主管单位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5.安全事故报告范文工伤事故调查报告 工作技能+注意=安全
填报时间: 年 月 日 *本表于工伤当日填好后交安全主任
现况调查﹕(本栏由事故部门详细真实的填写)
伤者姓名 男☐
女☐ 年龄
工龄
工
号 工作部门
伤害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担任
工作 事害
地点 事故原因 自伤☐ 他伤☐
1.伤者当时使用何种设备或工具从事何种工作﹕
a.设备名称﹕ b.工具名称﹕ c.工作内容﹕
2.事故经过描述.
3.伤者或其它人有何不安全的行为? ☐在运动中或危险设备上工作 ☐其它(请注明)
☐未经许可擅自操作机械或工作 ☐不安全的装卸、放置、混合、化合
☐有意识的使用缺陷工具或设备 ☐不安全的使用工具或设备或以手代工具
☐工作速度不安全 (太快、太慢、跑、跳、抛掷工具等) ☐分心、困扰、粗心、惊吓、嘻闹
☐安全装置失效(拆除、调整不当、未使用等) ☐不愿使用人体防护设备
☐不必要的暴露在危险环境中,采取不安全的位置或姿势工作
4.有何物的不安全状况?
☐机械维护不善(未维护,维护不充分或被他人拿掉) ☐未供给防护设备 ☐不安全的工艺流程或步骤
☐机械(工具)或厂房情况不良(磨损、破裂、腐蚀等) ☐照明不善(太强、太弱、闪光等) ☐不安全的布置或整顿
☐通风不良(未通风、不充分或分布不当) ☐不安全的设计或安装及构造
☐其它(请注明)
5.为防止同样事故的重复发生,计划采取的措施:
6.实施的时间:
7.经医生初步诊断后 ☐回家 ☐送 治疗 ☐估计工伤请 天
8.主管对此工伤的意见:
部门经理: 主管: 组长:
伤害分析(本栏由事故调查人员填写)
1.☐按工伤事故办理 ☐无法按工作事故办理 理由:
2.原因分析:
不安全的动作( ) 不安全的作业情况( ) 不可抗力的灾害( )
3.防范措施建议:
核准: 日期: 事故调查员: 日期:
6.建筑事故报告怎样编建筑安全事故分为特大、重大、较大和一般事故四个等级,施工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1小时内向县以上建设主管部门汇报,并做好相关的救援工作。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另外,每个省份的划分都不是完全一样的。可以在建造师的教材里找到详细的划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