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小燕子湿地公园设计开题报告随着我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在全球对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视的大环境下,国内的研究者才开始关注于湿地,强调城市与湿地的和谐发展,强调湿地是城市生态结构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
下面是湿地公园设计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前言城市湿地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
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为城市湿地公园。我国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发展是还处在初级阶段,建设经验还比较单薄。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理论与设计方法将更为完备。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规划设计人员应从湿地对生态服务功能的战略高度认识建立城市湿地公园的重大意义。
城市湿地公园是以湿地生态资源为建设基质,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为主,兼顾满足科学教育和游览休闲等活动开展的新兴公园类型。它涉及设计学、美学、各种类型生态学及其他相关科学。
目前,可以说是城市湿地保护的一种较好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湿地保护、开发和利用的难题,因此对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意义重大。它以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为重点,并结合公园景观设计。
通过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加强城市居民的参与性,以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明确城市湿地对动植物、自然资源、以及人类的重大意义,改变城市湿地的存在1项目概。
理想家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研究 〔 作者: 周武忠 来自:硕博文库 ]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 【文献属性】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2001年度博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理想家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研究 【英文标题】Gardens: the Ideal Home of Mankind——A Comparative Study on 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 Garden Arts 【文章作者】周武忠 【指导教师】奚传绩 【英文关键词】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al garden arts; comparative study; garden styles; principal elements of gardening; ideas of garden design; essence of garden making.; 【中文摘要】本文用历史比较和平行比较为主的综合比较研究法,对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进行了比较研究,侧重于风格的分析和植物、假山与石景的比较,也涉及理水和 建筑等其他造园要素。
研究表明,中西园林艺术由于地理环境、审美理想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造园思想不同,两者在风格和形态上表现了明显的差异性:从总体上看,中国园林由于受儒、道、释的影响而崇尚自然,并在禅宗和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发展成自然写意主义山水园的风格。以意大利、法国、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古典园林有着共同的起源,其原型是古典世界的几何规则式园林。
之后由于欧洲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历史进程的不平衡,而在西方世界内部先后出现了16、17世纪以“第三自然”为特征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园林、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伟大风格”和18世纪英国的写实主义自然风景园。前两者均深受西方哲学中理性主义的影响,但意大利园林的人文主义色彩和法国园林的专制主义表现在造园风格上形成了差异;第三者则是英国资本主义革命、农业生产方式、经验主义哲学和浪漫主义思潮综合作用的结晶。
中西古典园林。 【英文摘要】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arden styles, plantscape and stonescape, as well as waterscape and garden architecture, the author have drawn a parallel between the classical garden arts in China and that in the West mainly by historical and parallel comparative methods. It is indicated that, although they have the similar historical origins, the classic gardens in China and those in the West are very different in the ideas, styles and landscapes of the garden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natural 。
1 绪论 12-30 1.1 本研究的目的与范围 12-17 1.1.1 本研究的目的 12-13 1.1.2 本研究的范围 13-17 1.1.2.1 关于“中西” 13-14 1.1.2.2 关于“古典” 14-15 1.1.2.3 对比时期确定的依据 15-16 1.1.2.4 对“园林”的界定 16-17 1.2 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 17-22 1.2.1 前人的研究成果 17-21 1.2.2 存在问题 21-22 1.3 研究设想和研究方法 22-26 1.3.1 研究设想 22-24 1.3.2 研究方法 24-26 1.4 预期结果和意义 26-30 1.4.1 有助于把握中西园林艺术的真面貌 26 1.4.2 有助于扩大园林学研究的领域 26-27 1.4.3 寻求中西园林的共同的发展规律 27 1.4.4 为创造新的造园艺术风格提供历史借鉴 27-30 第一部分 造园风格研究 30-110 2 中国古典园林 30-57 2.1 研究概况 30-34 2.2 发展轨迹 34-42 2.3 中国风格的形成 42-48 2.3.1 崇尚自然 42-44 2.3.2 写意手法 44-48 2.4 园林意境的创造 48-57 2.4.1 诗画与园林意境的创造 50-52 2.4.2 独特的时空意识 52-53 2.4.3 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 53-57 3 西方古典园林 57-110 3.1 研究概况 57-59 3.2 发展轨迹 59-88 3.2.1 西方园林的起源 59 3.2.2 古希腊园林 59-61 3.2.3 古罗马园林 61-63 3.2.4 中世纪园林 63-65 3.2.5 意大利园林 65-74 3.2.5.1 人文主义者园林 65-69 3.2.5.2 风格主义与造园 69-71 3.2.5.3 巴洛克园林 71-74 3.2.6 法国园林 74-81 3.2.6.1 法国文艺复兴花园 74-78 3.2.6.2 古典法国式 78-81 3.2.7 英国园林 81-88 3.3 西方园林风格的形成 88-110 3.3.1 意大利花园的特征:“第三自然” 88-93 3.3.2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伟大风格” 93-99 3.3.3 英国自然风景园 99-110 第二部分 造园要素比较 110-192 4 植物景观 110-146 4.1 植物种类 110-119 4.1.1 中国 110-114 4.1.2 西方 114-119 4.2 象征意义 119-124 4.3 引种交流 124-127 4.3.1 中国花卉传西方 124-126 4.3.2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西方植物 126-127 4.4 配置艺术 127-146 4.4.1 中国园林植物配置 127-133 4.4.1.1 模拟大自然植物景观 127-128 4.4.1.2 重视“意”与“匠”的结合 128 4.4.1.3 重视植物同园林其他要素的关系 128-130 4.4.1.4 中国士人的植物配置 130-131 4.4.1.5 中国民间的植树风俗 131-132 4.4.1.6 中国园林植物配置的程式 132-133 4.4.1.7 重视古树名木 133 4.4.2 西方园林植物配置 133-146 4.4.2.1 树木修剪术 135-136 4.4.2.2 丛林 136-137 4.4.2.3 花结园 137 4.4.2.4 绿廊 137-138 4.4.2.5 花坛、花圃与花境 138-140 4.4.2.6 草本园 140-141 4.4.2.7 植物园 141-142 4.4.2.8 植物迷宫 142-146 5 假山与石景、水法和建筑 146-180 5.1 假山与石景 146-165 5.1.1 中国园林中的假山 146-155 5.1.1.1 “台” 147-148 5.1.1.2 海中神山与远景式假山 148 5.1.1.3 土、石结合之山 148 5.1.1.4 近景式写实假山 148-149 5.1.1.5 白居易与山石审美 149-150 5.1.1.6 宋。
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摘要: 本文对园林绿地中道路规划原则、布局进行了理论探讨,结合实际,详细论证了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园林绿地 道路 规划 引言: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人体的脉胳一样,贯穿于主园各景区的景点之间,它不仅导引人流,疏导交通,并且将园林绿地空间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因此,园路的规划,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各功能空间划分的合理与否,人流交通是否通畅,景观组织是否合理,对园林绿地的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通过大量收集与查阅资料、文献,从理论上详细论证与探讨园路在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为园林绿地景观的规划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园路的类型 园路的基本类型有:路堑型、路堤型、特殊型(包括步石、汀步、磴道、攀梯等),在园林绿地规划中,按其性质功能将园路分为: ①主要园路:联系全园,是罗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宽度4-6m。
②次要园路:是主要园路的辅助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宽度2-4m。 ③游息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各个角落,双人行走1.2-1.5m,单人0.6-1m,如山上、水边、疏林中,多曲折自由布置。
④变态路:根据游赏功能的要求,还有很多变态的路,步石、订步、休息岛、礓、礤、踏级、磴道等。 2、功能与特点 2.1 组织空间,引导游览 在公园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
这其中浏览程序的安排,对中国园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将设计者的造景序列传达给游客。
中国园林不仅是“形”的创作,而且由“形”到“神”的一个转化过程。园林不是设计一个个静止的“境界”,而是创作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
游人所获得的是连续印象所带来的综合效果,是由印象的积累,而在思想情感上所带来的感染力。这正是中国园林的魅力所在。
园路正是能担负起这个组织园林的观赏程序,自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它能通过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铺砌的图案,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和角度来游赏景物。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园路是游客的导游者。
4.关于生态旅游开发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深度探索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摘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是旅游业管理中心的领域内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本文中,科学发展观,分析文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更新知识,深入挖掘旅游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旅游产业的质量,发展的指导下,旅游业,打造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旅游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近20年来,中国旅游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对反思传统发展,人们意识到,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只是一种手段,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成为中央共同关心的问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光明之路。旅游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必要的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从而打造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
演绎现代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主动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并出现全面的公共活动,文化旅游活动有很大的影响的元素。 文化内涵,一直是一个不同的问题。
我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和理解,对整个的文化内涵,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文化广度。
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的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也说明了文化内容丰富,广泛宣传。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细分文化,旅游,文化的分支之一。 2。
文化层次。文化具有独特的层次结构,包括表面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层,中间层和中间层,制度文化的教育和文化。
因此,“文化之邦的文化和心态整个对立的互动旅游活动,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物质的状态过渡的中间部分的心态,一个连接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为确保服务质量,提升旅游业水平,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以确保方向和指导意义。
“因此,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应该是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 3。
文化歧义。因为文化涵盖范围很广,有学者提出是一个自然和文化的模糊的概念,其内容的具体和抽象,模糊模糊的文化和文化,让我们了解,研究文化,我们有时有浅表的理解。
“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内涵必须分门别类,层层递进。 4。
文化差异和发展。文化是历史发展的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实践中创造一种产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今天的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不断交流信息材料和动态的开放系统,稳定和发展在反对派不断实现自我维持和自我更新。文化的时代,在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的中心位置。
以人为本,客观地看待人口流动所造成的旅游文化,旅游和目的地不解释了两种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是更好的。 结合的文化旅游产业,旅游和文化旅游文化的理解不是简单相加,它不局限于传统文化领域,也不仅仅是专注于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等形式的明显表征,但将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一步揭示其固有的自然法,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旅游和文化的一般形式,相同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多层次架构“,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和宗教,餐饮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和自然景观旅游客体文化领域,游客还涉及自己的文化,兴趣爱好,行为,想法和信念,以及其他文化学科领域的质量,还涉及到文化旅游服务,商品文化,管理文化,文化指南,政策和法规,如旅游文化中介“。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旅游文化,旅游和文化建设将更加有目的,有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二,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先进的旅游和文化旅游产业引领发展的方向。
旅游业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经济和文化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旅游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先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要求,与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引领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现代旅游的游客,以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实施的高消费游客最伟大的成就是精神的喜悦和难忘的回忆,所以就没有文化旅游,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经济,文化是统一的。
只有充分重视文化旅游产品,并挖掘自己的文化,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为了吸引旅游者,为了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2。
文化旅游经济是竞争的核心。旅游产业的竞争性质是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和文化等因素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物质需求是较低级别,轻松满足的需求,但其最终目标是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一个先进和复杂的需求,更难以满足。由于地理,在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往往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独特的,难以模仿和复制性,可比性低,容易创造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一个强大的旅游竞争力的文化发展带来了一些独特的种族和地理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突出文化特色,形成了跨区域的旅游和文化性状,是培育旅游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逐步发展,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手为主的旅游经济活动,只有通过文化创新,以建立持续保持旅游经济的深度。 3。
文化旅游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视文化因素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
联合国教科文组。
5.向好心人求环境设计开题报告及论文求环境设计的开题报告跟论文,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
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
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
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
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 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
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
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 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
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
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
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