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第一项就是我们所面对的这个遗产项目,如果要列入世界遗产,它必须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像雅典的卫城,它代表着当时古代希腊最高的艺术成就,反映了希腊人的创造力,反映了他们的智慧。雅典卫城这个项目就符合我们世界遗产的第一项标准,特别是当中的这些神庙,是由希腊最著名的一些艺术家建造完成。
第二项标准是讲遗产项目在一定的时期内或者在世界的某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内,它反映了建筑艺术或者这种纪念性建筑物的这样的一个艺术,包括城镇规划景观设计方面,所体现的这样的一种人类观念的转变。如果我们简单来概括它,可以说它是一个表达了人类观念的一个转变。
那么像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像德国的一个遗产项目,叫做鲍豪斯学院,这是一个存在了仅仅十几年的一个艺术学校,但是在它存在的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当中,这个学校把古典的或者说传统的建筑教育和艺术设计教育转化为一个现代主义的教育方式。它反映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人类思想观念、审美观念包括教育观念的转化,所以尽管它只存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它的学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因为它反映了在这样一个时期人类大的变革时期,人的观念的变化。 第三项标准,是我们面对的这个遗产项目它能够成为一种已经消失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它能够提供这样的一种见证。
比如说像耶路撒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遗产项目,它反映了古老的人类文明在这里产生发展,可能有一部分这样的文明,或者这样的一个文化,今天已经变了,已经消失了,但是耶路撒冷是他们发源地,是他们曾经存在的一个历史见证,如果能够满足这样一项标准,我们这个项目也可以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 第四项标准,是它可以作为人类一个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它的一个典型的一个代表性建筑,能够反映这个时代,是这个时代的建筑或者景观的杰出范例。
如果我们简单来说一个时代的杰出范例。比如像我们的故宫,实际上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讲到明清,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这样一个时期的话,你马上可以联想到故宫,联想到北京的故宫,联想到沈阳的故宫,它们已经变成这样一个时代的一个象征,那么另外比如说像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也是《世界遗产名录》上的一个项目,一讲到俄国革命,讲到早期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这个克里姆林这个红场就是一个象征,已经变成这样一个时代的象征。
第五项标准是我们所面对的遗产它可以作为人类传统的寄居地和怎么样使用土地,人类怎么样居住这样的一个杰出范例。特别是它可能反映了一种或者几种文化。
而这种文化又在一个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现在变得非常容易受到损害。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像威尼斯,意大利的这座名城威尼斯,那么它就是这样的一个范例。
从中世纪的时候,有一些人逃避战乱在这儿定居下来,然后在这样建造这样一个城市,随着意大利经济的发展,随着威尼斯经济的发展,随着威尼斯的强大,这个城市逐步发展,然后建立了许许多多非常杰出的建筑。然后在这儿培养出了一大批的艺术家,像威尼斯画派,这样一大批的艺术家,那么随着整个世界贸易体系的变化,随着世界各国在海上的权利的一个逐渐变化,威尼斯后来失去了原来的地位,它可能那一度的辉煌今天已经消退了,但是威尼斯这座城市本身,见证了这样的一个文明,像这样的城市也可以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实际上我们的丽江,我们的平遥也都属于这样一个类型的项目,它反映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和怎么样使用土地。
比如说丽江,怎么样和雪山和玉龙雪山之间的关系,和周围湿地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些都可以验证人和自然之间的这种平衡。 第六项标准是一项特殊的标准,这项标准通常来说,不可以直接作为单独的一项标准,来评价一个世界遗产项目能否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来,那么这就是与有特殊意义的世界或者现行的这种传统、思想或者文学艺术有直接关系。
这个项目和前面我们讲到的五个标准稍微有不同,前五项标准只要满足其中的一项,就可以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但是对于第六项来说,它需要满足前五项的其中的一项,然后第六项作为一个补充项可以列进去。比如说像我们的故宫,因为和我们历史当中很多非常重要的人物有关,所以它也可以满足这一项标准的要求。
《世界遗产名录》在1978年第一次公布,一共有12项,那么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754项,数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遗产在这样的一个变化过程当中,遗产的项目也在不断出现一些新的类型。
比如说我们刚才讲到城市的问题,从遗产公约规定纪念物,然后建筑群遗址,发展到后来的城市,后来觉得仅仅有城市还有这些建筑还是不够,还希望进一步扩展,于是1992年的时候提出一个新的品位,属于文化遗产当中一个新的品位,就是文化景观,提出一个文化景观的概念。文化景观实际上反映的内容是人和自然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而产生一种和特殊的人类文化的这样的一个面貌。
文化景观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就是人类设计建造的,具有明确规划的景观,包括像具有美。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保护我们蔚蓝的天空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同时它也影响到旅游业发展的兴与衰。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和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具有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和奇特的风俗民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所有这一切都必须以蓝天、碧水和青山为依托,都离不开环境保护的保障作用。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循环状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才能激发人们的旅游愿望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因此,环境保护是所有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从总体上看,全国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森林植被被严重破坏,生态功能衰退;土地退化,特别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渍化等土地荒漠化进一步加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水生态平衡严重失调,江河断流,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水患灾害日趋频繁;生物多校性锐减,珍稀濒危物种灭绝速度加速了,益虫益鸟益兽种群数量减少。 由此可见,生态日益遭到破坏正严重制约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为此,笔者认为,要发展旅游业,就必须倡导旅游者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意识,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中国生态环境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山川秀美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旅游业的明天必定是一片蔚蓝的天空……
朔州市朔城区文物、古迹的调查 调查方法:走访询问 调查对象:文物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当地百姓等 朔城区,古称马邑,朔州。
位于山西省北部,为雁门关外重镇。朔城区这一塞北古城,具有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
在桑干河上游的黑陀山东麓有"峙峪人"文化遗址;秦始皇三十二年,大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在此筑城养马,故称"马邑"。历代王朝更迭,沧海桑田,岁月如流,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变幻,留下了丰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笔者利用假期,走访了各级文物管理单位、遗迹遗址及当地百姓,对朔城区的文物、古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 一、现存主要古建筑1.崇福寺 崇福寺位于朔城区东大街北侧,坐北向南。
山门两侧有石狮一对,门上悬有"崇福寺"竖匾一方,自山门向里有金刚殿,钟鼓楼,千佛阁,文殊殿,地藏殿,大雄殿,弥陀殿和观音殿。全寺东西宽117米,南北长200米,总面积为23400平方米。
前后五重院落,布列宽舒,主次分明。崇福寺创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辽改寺为林太师府署。
金熙宗皇统三年(1143)建弥陀殿,后又建观音殿。历经元、崇 福 寺 弥 陀 殿 明、清各代,都有扩建,重建和修葺。
现寺 内除弥陀殿,观音殿为金代所建外,其余均为明代建筑。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吉庄大王庙 在吉庄村东,由大王殿,龙王殿,娘娘殿,戏台,钟楼,东西配殿等组成。始建于乾隆三年,民国14年重修,续建。
大王殿为主殿,面宽三间,进深两间,硬山式屋顶,殿内塑有大大王,二大王,三大王像。主殿西侧厢房三间为龙王殿,正面塑有龙王像,两侧绘有兴方施雨图;东侧厢房三间为娘娘殿,正面塑有娘娘及侍女像,西侧绘有壁画。
院东南角为角楼,十字歇山顶式,内悬民国14年铸造铁钟一口。为朔城区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座大王庙。
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东庄"旌表节孝"坊 在东庄村南街口,四柱三间式,单檐悬山顶,坊座四立柱基高1米,是民国初年东庄王家为孀妇宫氏所建造。
原有题额"旌表节孝",后失落。4.内长城 在朔城区西南部,宁武,神池县交界处。
南起托逻台、经寇庄、利民、暖崖、至平鲁县境内,全长约30多公里。原为砖或石包砌,后大部残损,一部分基本完整。
底宽3米左右,顶宽2米左右,高4米左右。明洪武至万历年间为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而修筑。
内 长 城 5.利民堡 在朔城区城西30公里处,建于明代嘉靖至隆庆年间。地处内长城边口,为驻军地,是朔城区要地之一,称利民设东、南、西三门,石砌。
清代后期驻军撤出,居民逐渐迁居城内。民国初改称利民营,有住户200多户。
西,南两面城墙大部被拆除,城门无存。东门已拆。
二、主 要 古 遗 址1.峙峪遗址 在城西北黑陀山下,峙峪村北小泉沟的一个沙丘中。中国科学院1963年发现,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约2.8万年。
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峙峪遗址除发现一块人类枕骨外,还发现有相当多的动物化石、大批精巧的细小石器以及其他遗物。
这个地点地层清楚,遗体集中。从遗物中可以看出,当峙峪人在这里生活的时候,山上长着茂密的森林,丘陵中有灌木林,东面是丰茂的草原,河里有鱼类。
峙峪有羚羊、野马、野猪、鹿、峙 峪 人 遗 址 犀、鸵鸟等。他们获取最多的猎物是野马,所以峙峪人又称"猎马人"。
2.赵家口遗址 在赵家口村南向阳山坡。1958年修赵家口水库时,在半山腰发现有石斧、石铲、陶片等。
1984年,修元卢铁路时,在村南的寨躺壕、寨上圪塔发现2大批红砂陶片、石环、石斧等遗物。在南山向阳山坡上,地面上到处有上述文化遗物。
初步考证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3.丰裕村遗址 在丰裕村东南0.5公里处有一土丘,东侧为恢河,土丘高出河床约5米,土质为砂土,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50米。
发现有石斧、石铲和有绳纹、网格纹的陶片等。初步考证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三、主要城堡战场遗址 1.秦汉马邑城遗址 在朔城区西北隅。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昔秦人筑城于武周塞以备胡,城将成而崩者数矣,有马驰走,周旋反复,父老异之,因依而筑,城乃不崩,遂名马邑。
"另外,《马邑县志》、《晋太康地记》中也有对马邑城的记载。在古城内地下,为汉文化层,城周围到处有汉墓。
秦汉马邑城遗址,亦即北齐增建古城遗址。今已拆毁殆尽。
2.汉阴馆城遗址 在朔城区东南32.5公里处的里仁村村南。汉景帝三年于楼烦乡置阴馆县,属雁门郡。
《太平寰宇记》载:"阴馆城,今名下馆城。"《二十五史补编》、《马邑县志》等史书中亦有记载。
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北齐朔州城遗址 朔城区西北隅古城为北齐朔州城。
是北齐在秦汉马邑城故址上重新修建的。《朔州志》记有:"古 残留的城门及部分城墙 城旧基九里十三步","元至正末年,右丞相孛罗帖木尔驻兵大同,使其将姚枢守朔州"。
后来的县城是元末明初在北齐朔州城基上改建的,残存古城墙是北齐所建。70年代以来,古城东北城墙上新建民房。
80年代以来,南、西、北部西段古城墙逐渐被拆除,昔日古城面目全非。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古战场遗址 在里仁村南0.5公里一带。范围约100亩。
在距地面30--50厘米的沙土层。
4.祖孙三代讲春节故事调查报告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生机勃勃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春节又叫阴历年、农历新年、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年、大年、过大年”。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被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而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结束,有些地方甚至到整个正月,均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人们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满、蒙古、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各具自己的民族特色。
春节是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庆祝新年的主要节日。越南语称为“Tt Nguyên án”(元旦)、日语称为“正月”(注:日本节日“正月”类似于中国的元旦也即1月1日。)(明治维新后改称旧正月)。现在春节除了在中国、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地之外,在蒙古、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也都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春节”一词已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节日,位居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首。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求助一篇文化遗产保护的调查报告,急明清故宫:文化遗产,1987年列入,北京市 颐和园:文化遗产,1998年列入,北京市 天坛:文化遗产,1998年列入,北京市 长城:文化遗产,1987年列入,北京市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遗产,1987年列入,北京市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1994年列入,河北省 平遥古城:文化遗产,1997年列入,山西省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文化遗产,1994年列入,山东省 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1987年列入,甘肃省 大足石刻:文化遗产,1999年列入,重庆市 秦始皇陵:文化遗产,1987年列入,陕西省 苏州古曲园林:文化遗产,1997年列入,江苏省 武当山古建筑群:文化遗产,1994年列入,湖北省 拉萨布达拉宫:文化遗产,1994年列入,西藏自治区 丽江古城:文化遗产,1997年列入,云南省 泰山:自然与文化遗产,1987年列入,山东省 黄山:自然与文化遗产,1990年列入,安徽省 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自然与文化遗产,1996年列入,四川省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1992年列入,四川省 黄龙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1992年列入,四川省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1992年列入,湖南省 庐山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景观,1995年列入,江西省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自然与文化遗产,1999年列入,福建省 龙门石窟:文化遗产,2000年列入,河南省 青城山-都江堰:文化遗产,2000年列入,四川省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文化遗产, 2000年列入,安徽省 明清皇家陵寝:文化遗产,(湖北明显陵、河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2000年列入,(北京十三陵、南京明孝陵)2003年列入 云冈石窟: 文化遗产, 2001年列入,山西省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文化遗产, 2004年列入,吉林省 澳门历史城区: 文化遗产,2005年列入, 澳门特别行政区 三江并流: 自然遗产,2003年列入,云南省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自然遗产,2006年列入,四川省 安阳殷墟:历史文化遗产,2006年7月13日列入,河南省 开平碉楼及村落:文化遗产2007年6月28日列入,广东省。
6.一篇关于潮州文化遗产的调查报告(至少400字)一、潮州剪纸
潮州剪纸为潮州民间优秀传统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潮州剪纸艺术始于宋代。剪纸是广大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给剪纸艺人和剪纸爱好者提供艺术交流及展示比赛的机会。艺人们发挥聪明才智和技艺,创作出绚丽多姿的剪纸作品,或装饰于神坛上、或贴于礼品上,让群众欣赏品评。优胜者得戏一台,既增添节日欢乐气氛,又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这种风气促进了潮州剪纸的不断传播与发展。
二、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又称潮州金漆木雕,与东阳木雕、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并誉于世,尤以金碧辉煌的多层镂通雕为世所称重。“潮州木雕”成为专用名词,载入《辞海》和有关书刊。
三、潮绣
潮州刺绣源远流长,始自唐朝,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潮绣独特风格形成于明代。如明清潮州所建的庙宇、祠堂中除了金漆木雕外,其它装饰品皆为红绿金碧的潮绣品。传统的民俗活动和节日,潮剧的蓬勃兴起给潮绣工艺的发展带来良机。清乾隆年间潮绣品销往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一带,占领南洋市场,享有较高声誉。
四、潮州大吴泥塑
潮州大吴泥塑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并称为中国三大泥塑。潮州大吴泥塑源远流长,相传在南宋天年,始祖吴静山自福建漳浦携眷到大吴定居后,以塑造泥玩具为生。其技艺世代相传,逐渐发展,蔚为大观,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五、潮州花灯
潮州花灯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大瑰宝。潮州花灯起源何时,已难查考,但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新安余民刊本《荔镜记》第六出《五娘赏灯》中,有多处描写元宵夜潮州游花灯的情景,可知潮州花灯至少有400多年的历史 一、六.潮剧
潮剧又称潮音戏、潮州戏,系从宋、元南戏衍变而来。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大量吸收地方民间艺术和民间音乐,使音乐、唱腔及表演艺术日趋丰富并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地方风格。早在明代中叶,潮剧已形成了自己的唱腔和完整的戏剧演出形式。
六、潮州铁枝木偶
潮州木偶戏俗称“纸影戏”,是中国木偶艺术的稀有品种,因采用三段铁枝安在木偶人物背后和双手的竹孔上进行动作操纵,后定名为“铁枝木偶”。它历史悠久,广泛流传于粤东以至闽南一带,表演技艺精湛,颇具特色。长期以来与人扮演的戏剧相并行,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是潮州民间戏剧艺术的一朵瑰丽之花。
一、潮州鲤鱼舞
潮州鲤鱼舞源远流长,历史始自唐代,从宋代开始一直流传于民间。至今已形成一套较为固定的表现形式,表演者是5名男子,由12个基本动作组合成不同的表演套数,形象地现出鲤鱼出滩、跃埂、啃泥(降涂)、抢食、穿莲、送鱼、三相、比目、打春、产卵、五相、化龙等动作一气呵成,具有男子汉的阳刚
7.抚宁境内古长城遗址的调查报告早就知道抚宁有一段长城非常有名,那就是界岭口长城。
界岭口位于抚宁县北部37公里处,两山之间有洋河流过。界岭口因其北今青龙县隔河头乡有界岭,并非是抚宁县与青龙县的“交界之岭”之意,而是蒙古驻牧地与明王朝的分界线。
抚宁县最大的河流---洋河发源于此,称为“裂坨山”。 去年五一在我的央求下,爸爸终于带我去游玩。
我们一家怀着愉快的心情驱车半小时左右,来到界岭口村,穿过山脚下的农家村落即可看到横亘在连绵险峻青山中的古长城,看着这条巨龙在群山间蜿蜒曲折,青翠的山映着灰白的城墙,在壮美的景色里蕴涵着一份历史的沧桑。 脚下的城砖坚硬而厚实,苍老而稳重,仿佛是历经世事沧桑的老人静观人事变迁。
轻抚城墙,质地粗糙,伤痕累累。它们都曾经历风霜,见证历史。
我们带着敬畏的心情缓步前行,当爬上第一个烽火台,看到雄伟的古长城多处已风化坍塌,青灰色城墙上长满了杂草,散落在长城脚下的片片青砖瓦砾,仿佛在静静地向我们诉说着千百年来古代中国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的苍凉史诗,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的血雨腥风。 爬到界岭口古长城第四座烽火台,我感到自豪、感到兴奋,但也使我这个“好汉”感到十分惭愧,确实是,奋力爬上长城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流了不少的汗。
但是真正的英雄好汉永远属于劳动的人民,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他们留下的长城,是赢得举世惊叹的伟大作品,也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更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可是,却有多少人会珍惜这些伟作呢?现在长城破损现象非常严重,我从一进界岭口村,就发现有不少农家的院墙是用长城的砖垒起的,家门口的小路是用长城砖铺就的,据村里老年人讲,外来的很多游客游玩时也从长城上拿几块砖回家,放在家中据说是为了辟邪。还有很多现象表现出长城破坏严重。
看到这些,我心痛不已,曾经帮助人们打败侵略者的长城如今已经千疮百孔,难道我们还要再破坏她吗?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我们应该让她休息了。 所以,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要采取一些手段了,才能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从现在开始,我们中国的每一个登长城的公民要牢记一不要在长城上乱写乱画、任意丢弃垃圾;二擅自在现有距长城200米之内搭建各种设施等一切破坏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三呼吁全人类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我衷心希望,从城市到乡村,从局部到整体,真正落实到每一个人,,都切实把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永远让它们光芒闪耀。
8.抚宁境内古长城遗址的调查报告早就知道抚宁有一段长城非常有名,那就是界岭口长城。 界岭口位于抚宁县北部37公里处,两山之间有洋河流过。界岭口因其北今青龙县隔河头乡有界岭,并非是抚宁县与青龙县的“交界之岭”之意,而是蒙古驻牧地与明王朝的分界线。抚宁县最大的河流---洋河发源于此,称为“裂坨山”。
去年五一在我的央求下,爸爸终于带我去游玩。
我们一家怀着愉快的心情驱车半小时左右,来到界岭口村,穿过山脚下的农家村落即可看到横亘在连绵险峻青山中的古长城,看着这条巨龙在群山间蜿蜒曲折,青翠的山映着灰白的城墙,在壮美的景色里蕴涵着一份历史的沧桑。
脚下的城砖坚硬而厚实,苍老而稳重,仿佛是历经世事沧桑的老人静观人事变迁。轻抚城墙,质地粗糙,伤痕累累。它们都曾经历风霜,见证历史。我们带着敬畏的心情缓步前行,当爬上第一个烽火台,看到雄伟的古长城多处已风化坍塌,青灰色城墙上长满了杂草,散落在长城脚下的片片青砖瓦砾,仿佛在静静地向我们诉说着千百年来古代中国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的苍凉史诗,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的血雨腥风。
爬到界岭口古长城第四座烽火台,我感到自豪、感到兴奋,但也使我这个“好汉”感到十分惭愧,确实是,奋力爬上长城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流了不少的汗。但是真正的英雄好汉永远属于劳动的人民,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他们留下的长城,是赢得举世惊叹的伟大作品,也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更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可是,却有多少人会珍惜这些伟作呢?现在长城破损现象非常严重,我从一进界岭口村,就发现有不少农家的院墙是用长城的砖垒起的,家门口的小路是用长城砖铺就的,据村里老年人讲,外来的很多游客游玩时也从长城上拿几块砖回家,放在家中据说是为了辟邪。还有很多现象表现出长城破坏严重。看到这些,我心痛不已,曾经帮助人们打败侵略者的长城如今已经千疮百孔,难道我们还要再破坏她吗?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我们应该让她休息了。
所以,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要采取一些手段了,才能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从现在开始,我们中国的每一个登长城的公民要牢记一不要在长城上乱写乱画、任意丢弃垃圾;二擅自在现有距长城200米之内搭建各种设施等一切破坏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三呼吁全人类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我衷心希望,从城市到乡村,从局部到整体,真正落实到每一个人,,都切实把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永远让它们光芒闪耀!
9.山东历史遗迹调查报告500字左右史前时期 据考古发掘表明,在距今5000年至6000年前,已有一支远古人类在随州生息劳作。1957年6月,湖北省文管会文物调查组在距随州市区约5公里的山地采集到一件石英岩打制的石器。经专家鉴定,确认这件石器是旧石器。这是湖北乃至长江流域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遗物。 随州境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文物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50余处,新石器时代文物近几年来3000件。其中,较著名的有淅河西花园遗址和三里岗冷皮垭遗址。 淅河西花园遗址距随州城约20公里,遗址分上下二层。下层因潜入水面以下,未能大规模发掘,从出土少部分遗物来看,已证实其文化内涵与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类似。上层为屈家岭文化层。在这一层中发掘房基5座,皆由红烧土块堆积而成,木骨泥墙,茅草盖顶。还发现大量稻谷壳、窖穴、成人墓葬、儿童瓮棺葬及当时人们使用的石刀、石铲、石斧、石锛等生产工具和彩陶壶、杯、钵、豆、碗、罐、鼎、盆、锅、甑、空心陶器、玉珠等大量生活用具和工艺品。 三里岗冷皮垭遗址距随州城西南约40公里。遗址中不仅出土了磨制石斧、石刀、石镰、石箭镞等石器,而且出土了夹砂陶、泥质灰陶及泥质磨光黑陶等陶器,尢其以彩绘蛋壳黑陶最为典型,还发现了大量含稻谷壳的红绕土块。经专家分析鉴定,其文化内涵包括屈家岭文化和中原地区龙山文化这两种文化遗存。 大约5000年至6000年前,炎帝神农部落在随州一带繁衍生息。关于炎帝神农其人,据大量文献记载和当今学者考证,有“一人说”,即炎帝就是神农,神农就是炎帝;有“合二而一说”,即春秋早期时,炎帝、神农分见文献,春秋中期后,周人与楚蛮融合,南北方共尊的炎帝、神农合成炎帝神农氏。两种称号合二而一过程大致完成于秦汉之际。也有“代表说”,“文化英雄说“,即炎神农是新石器中晚期南方部落首领的优秀代表,是中华民族创世的”文化英雄“。 随州历史悠久据《礼记》、《左传》等众多文献记载 : 随州上古为烈山氏 , 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 " 本起烈山五千年前 , 炎帝神农氏在此 " 创耕耘、殖五谷、尝百草 ", 开启史 前农耕文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 , 这里使封因为随。《左传》中有 "汉东之国随为大 " 之说。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六日 , 随州市都要举办隆重热烈的 " 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 ", 以纪念华夏始祖的生辰在这一天 , 世界各地的烈山宗亲会等海外华人组织 , 都要组团前来参加节庆替典活动。 炎帝神农与随州厉山 (一)神农生地 据大量的文献记载分析,神农生于烈山。《国语•鲁语》说:“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也说:“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礼记•祭法》的说法也基本相同:“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前文已充分论证烈山氏、列山氏、厉山氏实为一人,其子柱或农即神农。烈山,很可能就是神农之先辈也可说是第一代神农放火烧荒之地,或人以山名,或山以人名,总之神农起于烈山已无疑问。 إ 唐代萧德言所编《括地志》记载:“厉山在随州随县北百里,山东有石穴。昔神农生于厉乡,所谓列山氏也,春秋时为厉国。”إ唐代后期李吉甫编撰的《元和郡县志》记载:“随县,本汉旧县,属南阳郡。即随国城也,历代不改。……厉山,亦名烈山,在县北一百里。《礼记》曰: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故曰厉山氏。”北宋王存等主编的《元丰九域志》记载:“随州:神农庙,在厉乡村。”南宋罗泌《路史》记载:“神农井在赖山(即厉山),旧说汲一井则八井皆动,人不敢触。今惟一穴,大木旁荫,即其处立社。”清代章学诚主持编纂的《湖北通志•舆地志》记载:“厉乡,在州北,今名厉山店。……亦云赖乡,故赖国也。有神农社。” 上述记载无一例外地表明,神农生于厉山,厉山位于今随州北。神农生于随州厉山一说代代相因,众口一词,足证不谬。 (二)炎帝神农氏合一后的生地 虽说炎帝神农氏合一的史实形成于远古,但合一的观念至秦汉之际方才形成。 إ 最早指出炎帝神农氏生地的学者,是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郑玄根据《国语•鲁语》中展禽和《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蔡墨关于烈山氏及其子柱的言论,参之以秦汉之际炎帝与神农合一的定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