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手机) |
默写部分:
1、回看射雕处,()。
2、(),一点飞鸿影下。
3、关河梦断何处,()。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沙鸥翔集,()。
诗歌部分:
考查了水仙子咏江南,具体考题内容请看尾句。
课内文言文部分:
考查了醉翁亭记
考题:
1、文中“醉翁”即“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从“()”一句可见作者不胜酒力,但其将“()”寄托于酒中,表明其“乐”中带有淡淡的忧思。
更多关于上海市2017中考普陀区和奉贤区语文一模课内文言文考题及答案您可以搜一下《2017年普陀区初三期末一模语文课内文言文》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 古文阅读及答案任何[湖北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日:“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越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各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异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轻视 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到……去 1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B.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乏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C.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D.幸先以我名告之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⑤僧笑,命李试其技 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 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 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15.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3分) 译文: (2)众相顾,迄无应者.(2分) 译文: (3)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1.A 12.B 13.D 14.C 15.(8分) ⑴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3分) ⑵大家互相看着,最终没有应战的人.(2分) ⑶李超开始不说,尼僧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3分 [上海卷] 阅读下文,完成第18-23题.(16分) 冷泉亭记 唐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①,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②,有相里君造③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四封:四边疆界.②领郡者:担任州刺史的人.③相里君造:姓相里,名造. 18.白居易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1分) 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地搜胜概 概( ) (2)物无遁形 遁( ) (3)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甲( ) (4)佳境殚矣 殚( ) 20.下列对句中加括号的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 灵隐寺(为)尤/山树(为)盖 ② (而)撮奇得要/坐(而)玩之者 A.①相同,②相同 B.①相同。
3. 雪竹轩记文言文答案[明]归有光冯山人①为予言:“吾甚爱雪竹②,故人以雪竹呼吾,因以名吾轩,请子记之.”予不暇以为,而山人求之数岁,或以诗,或以书,日月一至.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岂有假于予之言?是以旷岁而不答也.山人少喜为诗,诗出而上海陆文裕公亟称之.先是,山人居昆山之安亭,及予来安亭,则山人已迁上海界中,与安亭隔一江.予尝过永怀寺,爱其古桂,坐久之.问寺中所往来者,僧曰:“地僻,绝无人.惟有冯山人时时过江来,独吟桂树之下.”予后数见之于张通参之座.通参与湖州刘尚书为社会③,二公皆称山人为笃实君子.去年,山人年老矣,与通参游匡庐、武夷,还而示予《纪游诗》一编.予戏曰:“冯先生之雪竹,必求之匡庐、武夷间耶?”今年,予买田青浦之嵩塘.山人与予书曰:“吾近卜筑盘龙,与嵩塘近,子来观我雪竹.”予性懒,不能谒青浦令,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山人复遣其子来,曰:“吾前告子雪竹轩,复移盘龙也,吾今老于此.子许我记,几年不能得.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 予问山人起居.其子曰:“去年与通参行郡中,老人目不能了了,道间有古井,无石栏,不觉越过之,几坠.自此不复出.每自叹曰:‘匡庐、武夷,不可复至矣,雪竹,则何所无之?’”其子去,又数数书来.会予方北上,思欲一造山人之竹所而不能矣.因书之以告别,且使揭之楣间,为《雪竹轩记》云.(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注]①冯山人:冯淮,字会东,号雪竹,昆山(今属江苏)人.山人,古时对隐居不仕的读书人的称呼,也常作为学者士人的雅号.②雪竹:一种干节上有白粉的竹子.③社会:旧时由志趣相同者结合而成的组织或团体.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以旷岁而不答也 旷:时日多、久B.因以名吾轩 名:命名、取名C.吾近卜筑盘龙 卜:预料、估计D.且使揭之楣间 揭:标示、展示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冯山人为予言 不足为外人道也B.还而示予《纪游诗》一编 吾尝终日而思矣C.吾今老于此 君幸于赵王D.因书之以告别 因人之力而敝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文章是作者为冯山人而写,先前作者一直没有时间完成,因此冯山人多年来虽以不同方式请求却未果.B.冯山人喜爱雪竹,年轻时喜欢写诗;远游匡庐、武夷归来后,在作者所买之田不远处建屋;晚年眼睛有疾.C.全文叙冯山人其人其事,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山人风雅的形象、执著的性格逐渐从字里行间凸显出来.D.这篇文章笔致从容,淡雅疏放,刚健之中见哲思,同时又不乏追怀岁月与旧事的无奈痛苦之情,大有意境.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岂有假于予之言?译文:⑵予性懒,不能谒青浦令,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译文:⑶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译文:答案:4.C(卜:选择处所)5.A(都是介词,对 B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 C 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D副词,于是;介词,依靠、凭借)6.D(文章“刚健”有误)7.(1)我认为山人对雪竹轩这个名字满意的原因,他自然知道,怎么需要借助于我的言辞(来表达)呢?(4分)(2)我生性懒惰,不能(前去)拜见青浦县令,他被我(的态度)激怒了,我所购置的田亩几乎被收回,我也不到青浦去了.(3分)(3)如今我很快就要离世了,只想得到您的一篇文章,这是我(最后)的心愿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