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手机) |
《晋书·嵇康传》【原文】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
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
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
又以为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
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
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
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
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
其略如此。盖其胸怀所寄,以高契难期,每思郢质。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
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沈默自守,无所言说。
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
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其神心所感,每遇幽逸如此。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
康乃与涛书告绝,曰:闻足下欲以吾自代,虽事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也。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故为足下陈其可否。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为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知尧、舜之居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意气所托,亦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加少孤露,母兄骄恣,不涉经学,又读《老》《庄》,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逸之情转笃。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惟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
吾以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物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
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长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
近诸葛孔明不迫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自卜已审,若道尽途殚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疾,顾此悢悢,如何可言。
今但欲守陋巷,教养子孙,时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意毕矣,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自非重仇,不至此也。
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
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
康性慎言行,一旦缧绁,乃作《幽愤诗》,曰: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爱肆姐,不训不师。
爰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庄》《老》,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曰予不敏,好善暗人,子玉之败,屡增惟尘。大人含弘,藏垢怀耻。
人之多僻,政不由己。惟此褊心,显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创磐。
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
仰慕严、郑,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咨予不淑,婴累多虞。
匪降自天,实由顽疏,理弊患结,卒致囹圄。对答鄙讯,絷此幽阻,实耻讼冤,时不我与。
虽曰义直,。
2. 晋书·嵇康传的译文嵇康,字叔夜,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谯郡人,因曾任中散大夫,后人有称其为嵇中散。
嵇康的祖先本姓奚,原籍是会稽人,后来因避祸来到谯郡,因为居住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嵇山,嵇康祖先遂舍弃原姓,改姓嵇姓。他的兄长嵇喜,很有才能。
嵇康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孤儿。嵇康)有不一般的才华。
在很大范围内也没有能与之相匹配的人。身高七尺八寸,有美丽的文采和优雅的风度。
但是不在意自己的外在,不对自己进行多余的打扮。人们认为他风采非凡,天生本质与自然相合。
能容忍别人的过失,遮掩别人的过错。宽容简约有大度量。
学习不用师傅传授,广泛的阅读,没有不完全了解的。长大之后喜欢读《老子》《庄子》。
和魏朝的宗室之女结婚,官拜中散大夫。常常修行导养性情、服食丹药(一类)的事情。
(嵇康)认为神仙禀受于自然,不是积累修行能够达到的。但是如果能够引导修养合理,还是能够长寿。
于是写了《养生论》。又认为君子是没有私心的。
(释私论,不译)因为有同样高远志趣的知己很找到。常常希望能有一个能与他相得益彰的人。
能与他进行心灵的对话的只有阮籍和山涛,参与到他们中间的有向秀、刘伶、阮咸。王戎说自己与嵇康在山阳住了二十年,从没见过嵇康表现出欢喜或是愤怒的表情。
嵇康曾采药游山泽,遇到得志的时候,便忘记了返回。当时正好有砍柴的人遇上他,都称(他)为神人。
游到汲郡的山里遇见了孙登。嵇康于是跟从他行动。
孙登沉默不言,自己做自己的事。嵇康临别要走,孙登说:“你性格刚烈而有才,难道能免祸吗!”嵇康又遇到了王烈,一起进到山里。
王烈曾经得到像软糖一样的石髓。马上自己吃了一半,剩下一半给嵇康,(石髓)都凝结成石头了。
(王烈)又在石室中看到一卷白色的书。马上叫嵇康去拿,(可是书)马上又不见了。
王烈于是叹息道:“叔夜志向与情趣都不平常,却总是不能遇上(成仙的契机)。(这真是)命运啊!”他的神智和心灵能感应到(其向往的事情),(故)总是遇到像这一类神秘的,遁世的事物。
山涛将要不再作吏部郎了。举荐嵇康来代替自己。
(《与山巨源绝交书》不翻译)这封信被传播后,(人们)知道他是不可以拘束委屈的。(嵇康)生性非常灵巧,喜欢打铁。
宅子中有一棵长得很茂盛的柳树。于是绕着它挖了个水沟。
每当到了夏天,(嵇康)就坐在它下面打铁。东平吕安钦佩嵇康的高雅情致,每次一想到(他),往往让人驾车不远千里(来拜访),嵇康把他当作朋友并和他很要好。
后来,吕安被他哥诬告。被关在监狱里。
供词里让嵇康来作证。于是把嵇康也抓起来了。
嵇康生性说话做事小心谨慎,忽然被囚禁,竟作了《幽愤诗》。起初,嵇康家境贫寒。
曾经和向秀一起在大树下打铁,来补贴家用。颖川钟会,是个出身高贵的公子。
精明干练有才华善辩论,于是去拜访(嵇康)。嵇康不以礼对待他,继续打铁不停下来。
过了很久,钟会要离开了。嵇康对他说:“(你)听到什么消息跑来的?又看到什么东西离开了?”钟会说:“听到我所听到的东西所以来了,看到了我所看到的东西所以走了”钟会因此怀恨。
到这时(嵇康下狱时)。以,因为。
憾,恨,悔恨失望心中不满。(钟会)对司马昭说:“嵇康,是条盘踞着的龙,不能让他腾起。
你不用担心天下(不在你的掌握中),只有嵇康必须顾虑罢了。”趁机进谗:“嵇康本来想要帮助毌丘俭谋反,全依靠山涛不让(他这么做)。”
以前齐国姜太公杀华士,鲁国孔丘杀少正卯。正因为(他们)扰乱破坏当时的秩序与教化,所以圣贤把他们铲除了。
嵇康和吕安言论放荡,诽谤社会公德和国家政策,这是作帝王的不应宽容的。应当乘这个机会铲除掉他们。
来使风俗淳正。”司马昭亲昵听信了钟会的话,就把那两人都杀了。
嵇康即将在东市被处刑,三千个太学生请求让嵇康作他们的老师,上面没答应。嵇康瞭看了一下太阳的影子,要来了琴弹奏。
说“以前袁准曾跟从我学习《广陵散》。我老是严守秘密不教他。
广陵散》从此断绝了啊!”当时年仅四十。(嵇康品行灵活善于打铁。
院里有棵柳树很茂盛,于是饮水环绕它,每到了夏天,就在柳树下打铁。东平吕安敬佩他高雅的兴致,一想念嵇康,就从千里外的地方启程去见嵇康,嵇康以他为友对他很友善。
后来吕安被哥哥诬陷起诉,因此入狱,嵇康作文来证明吕安清白,于是又逮捕了嵇康。从前嵇康贫困,曾与向秀共同在树下打铁,来自己补给。
颖川钟会,是个贵公子,才思敏捷,文章精辟,于是前往造访嵇康。嵇康对他不施礼,却仍旧打铁不停。
很久之后钟会离去,嵇康问他:“听到了什么来的?看到什么走的?”钟会回答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来的,看到了所看到的走的。”钟会因此怨恨嵇康。
到了嵇康被捕,钟会进言给文帝说:“嵇康是卧龙,不能让他起来。您想让天下无忧,因此就要顾虑嵇康。”
于是进谗言说:“……嵇康、吕安等人言论放荡,诽毁礼教,是帝王所不能容忍的。应该找个理由除掉他,来净化风俗。”
文帝亲近并听从了钟会,于是一块把嵇康和吕安杀害。嵇康即将在东市受刑,太学学生三千人,请求让嵇康做他们老师,没有得到允许。
嵇康回头看了。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A (“先”在这里应解释为“祖先”。)
小题2:A (②说的是嵇康修身养性;③说的是嵇康打铁谋生;⑥说的是嵇康有口才、文才)小题3:C (“会以此憾之”的“憾”是“恨”的意思,不是遗憾)小题4:(1)(王烈)又在石室中看到一卷白绢写成的书,急忙喊嵇康去取,书马上就不见了。(得分点:素书,遽,往取,辄)(5分)(2)嵇康将在东市受刑,三千太学生请求让他做他们的老师,(朝廷)没有允许。
(得分点:刑,以为,弗,状语后置)(5分) 参考译文: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他的祖上(原本)姓奚,会稽上虞人。
因为躲避别人的怨恨(即躲避仇家),迁徙到这里。铚县有山名嵇山,(其先祖)定家在(嵇山)旁边,于是用(嵇山的“嵇”字)来作为自己的氏。
嵇康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孤儿。(嵇康)有不一般的才华,在很大范围内也没有能与之相匹配的人。
身高七尺八寸,有美丽的文采和优雅的风度。学习不用师傅传授,广泛的阅读,没有不完全了解的。
长大之后喜欢读《老子》《庄子》。和魏朝的宗室之女结婚,官 拜中散大夫 。
常常修行导养性情、服食丹药(一类)的事情。弹琴咏诗,自得其乐。
能与他进行心灵的对话的只有阮籍和山涛,参与到他们中间的有向秀、刘伶、阮咸,当时的人称他们作“竹林七贤”。嵇康曾采药游山泽,遇到得志(得意,一说领会旨意,即游历途中有所感悟;一说得志,使自己的意志得到满足,即玩得太开心)的时候,便忘记了返回。
当时正好有砍柴的人遇上他,都称(他)为神人。游到汲郡的山里遇见了孙登。
嵇康于是跟从他行动。孙登沉默不言,自己做自己的事。
嵇康马上就要离开了,孙登说“你性情刚烈,才华出众,哪里能幸免啊!”嵇康又遇到了王烈,一起进到山里。王烈曾经得到像软糖一样的石髓,马上自己吃了一半,剩下一半给嵇康,(石髓)都凝结成石头了。
(王烈)又在石室中看到一卷白色的书,马上叫嵇康去拿,(可是书)马上又不见了。王烈于是叹息道:“叔夜志向与情趣都不平常,却总是不能遇上(成仙的契机)。
(这真是)命运啊!”。起初,嵇康家境贫寒。
曾经和向秀一起在大树下打铁,来补贴家用。颖川钟会,是个出身高贵的公子,精明干练有才华善辩论,于是去拜访(嵇康)。
嵇康不以礼对待他,继续打铁不停下来。过了很久,钟会要离开了。
嵇康对他说:“(你)听到什么消息 跑来的?又看到什么东西离开了?”钟会说:“听到我所听到的东西所以来了,看到 用户 2017-09-26 举报 扫描下载二维码 ©2020 联系方式:service@zuoyebang.com 协议 var userCity = "\u6df1\u5733", userProvince = "\u5e7f\u4e1c", zuowenSmall = "2";。
4. 嵇康传的完整翻译急用晋书·嵇康传》 翻译: 嵇康,字叔夜,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谯郡人,因曾任中散大夫,后人有称其为嵇中散。
嵇康的祖先本姓奚,原籍是会稽人,后来因避祸来到谯郡,因为居住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嵇山,嵇康祖先遂舍弃原姓,改姓嵇姓。 他的兄长嵇喜,很有才能。
嵇康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孤儿。嵇康)有不一般的才华。
在很大范围内也没有能与之相匹配的人。身高七尺八寸,有美丽的文采和优雅的风度。
但是不在意自己的外在,不对自己进行多余的打扮。人们认为他风采非凡,天生本质与自然相合。
能容忍别人的过失,遮掩别人的过错。 宽容简约有大度量。
学习不用师傅传授,广泛的阅读,没有不完全了解的。长大之后喜欢读《老子》《庄子》。
和魏朝的宗室之女结婚,官拜中散大夫。常常修行导养性情、服食丹药(一类)的事情。
(嵇康)认为神仙禀受于自然,不是积累修行能够达到的。但是如果能够引导修养合理,还是能够长寿。
于是写了《养生论》。又认为君子是没有私心的。
(释私论,不译)因为有同样高远志趣的知己很找到。常常希望能有一个能与他相得益彰的人。
能与他进行心灵的对话的只有阮籍和山涛,参与到他们中间的有向秀、刘伶、阮咸。王戎说自己与嵇康在山阳住了二十年,从没见过嵇康表现出欢喜或是愤怒的表情。
嵇康曾采药游山泽,遇到得志的时候,便忘记了返回。当时正好有砍柴的人遇上他,都称(他)为神人。
游到汲郡的山里遇见了孙登。嵇康于是跟从他行动。
孙登沉默不言,自己做自己的事。嵇康又遇到了王烈,一起进到山里。
王烈曾经得到像软糖一样的石髓。马上自己吃了一半,剩下一半给嵇康,(石髓)都凝结成石头了。
(王烈)又在石室中看到一卷白色的书。马上叫嵇康去拿,(可是书)马上又不见了。
王烈于是叹息道:“叔夜志向与情趣都不平常,却总是不能遇上(成仙的契机)。(这真是)命运啊!”他的神智和心灵能感应到(其向往的事情),(故)总是遇到像这一类神秘的,遁世的事物。
山涛将要不再作吏部郎了。举荐嵇康来代替自己。
(《与山巨源绝交书》不翻译)这封信被传播后,(人们)知道他是不可以拘束委屈的。 (嵇康)生性非常灵巧,喜欢打铁。
宅子中有一棵长得很茂盛的柳树。于是绕着它挖了个水沟。
每当到了夏天,(嵇康)就坐在它下面打铁。 东平吕安钦佩嵇康的高雅情致,每次一想到(他),往往让人驾车不远千里(来拜访),嵇康把他当作朋友并和他很要好。
后来,吕安被他哥诬告。被关在监狱里。
供词里让嵇康来作证。于是把嵇康也抓起来了。
嵇康生性说话做事小心谨慎,忽然被囚禁,竟作了《幽愤诗》。 起初,嵇康家境贫寒。
曾经和向秀一起在大叔下打铁,来补贴家用。颖川钟会,是个出身高贵的公子。
精明干练有才华善辩论,于是去拜访(嵇康)。嵇康不以礼对待他,继续打铁不停下来。
过了很久,钟会要离开了。嵇康对他说:“(你)听到什么消息跑来的?又看到什么东西离开了?”钟会说:“听到我所听到的东西所以来了,看到了我所看到的东西所以走了”钟会因此怀恨。
到这时(嵇康下狱时)。以,因为。
憾,恨,悔恨失望心中不满。(钟会)对司马昭说:“嵇康,是条盘踞着的龙,不能让他腾起。
你不用担心天下(不在你的掌握中),只有嵇康必须顾虑罢了。”趁机进谗:“嵇康本来想要帮助毌丘俭谋反,全依靠山涛不让(他这么做)。
”以前齐国姜太公杀华士,鲁国孔丘杀少正卯。正因为(他们)扰乱破坏当时的秩序与教化,所以圣贤把他们铲除了。
嵇康和吕安言论放荡,诽谤社会公德和国家政策,这是作帝王的不应宽容的。应当乘这个机会铲除掉他们。
来使风俗淳正。”司马昭亲昵听信了钟会的话,就把那两人都杀了。
嵇康即将在东市被处刑,三千个太学生请求让嵇康作他们的老师,上面没答应。嵇康瞭看了一下太阳的影子,要来了琴弹奏。
说“以前袁准曾跟从我学习《广陵散》。我老是严守秘密不教他。
广陵散》从此断绝了啊!”当时年仅四十。 (嵇康品行灵活善于打铁。
院里有棵柳树很茂盛,于是饮水环绕它,每到了夏天,就在柳树下打铁。东平吕安敬佩他高雅的兴致,一想念嵇康,就从千里外的地方启程去见嵇康,嵇康以他为友对他很友善。
后来吕安被哥哥诬陷起诉,因此入狱,嵇康作文来证明吕安清白,于是又逮捕了嵇康。从前嵇康贫困,曾与向秀共同在树下打铁,来自己补给。
颖川钟会,是个贵公子,才思敏捷,文章精辟,于是前往造访嵇康。嵇康对他不施礼,却仍旧打铁不停。
很久之后钟会离去,嵇康问他:“听到了什么来的?看到什么走的?”钟会回答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来的,看到了所看到的走的。”钟会因此怨恨嵇康。
到了嵇康被捕,种会进言给文帝说:“嵇康是卧龙,不能让他起来。 您想让天下无忧,因此就要顾虑嵇康。”
于是进谗言说:“……嵇康、吕安等人言论放荡,诽毁礼教,是帝王所不能容忍的。应该找个理由除掉他,来净化风俗。”
文帝亲近并听从了钟会,于是一块把嵇康和吕安杀害。嵇康即将在东市受刑,太学学生三千人,请求让嵇康做他们老师,没有得到允许。
嵇康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影子,要过琴来弹奏,。
5. 嵇康的小故事(古文最好)《晋书·嵇康传》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
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则命氏。
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
又以为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
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 嵇康像 [2]为阙。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
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
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
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则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
其略如此。盖其胸怀所寄,以高契难期,每思郢质。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
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沈默自守,无所言说。
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
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其神心所感,每遇幽逸如此。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
康乃与涛书告绝,曰: 闻足下欲以吾自代,虽事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也。恐足下羞庖之人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故为足下陈其可否。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为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知尧舜之居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涂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意气所托,亦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加少孤露,母兄骄恣,不涉经学,又读《老》《庄》,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逸之情转笃。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惟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
吾以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缺;又不识物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 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乌,心甚乐之。
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夫人 嵇康半身像 [3]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长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
近诸葛孔明不迫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自卜已审,若道尽涂殚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疾,顾此恨恨,如何可言。
今但欲守陋巷,教养子孙,时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意毕矣,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涂,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自非重仇,不至此也。
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 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
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
康性慎言行,一旦缧绁,乃作《幽愤诗》,曰: 嗟余薄枯,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受肆姐,不训不师。
爱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庄》《老》,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日予不敏,好善暗人,子玉之败,屡增惟尘。大人含弘,藏垢怀耻。
人之多僻,政不由己。惟此褊心,显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创痏。
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
仰慕严郑,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 咨予不淑,婴累多虞。
匪降自天,实由顽疏,理弊患结,卒致囹圄。对答鄙讯,絷此幽阻,实耻讼冤,。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答案:1.C;2.B;3.C;解析:(1) A项中的“栉”,在句中为“梳子”,B项中的“内”通“纳”句中意为把什么放进,D项中的“慷慨”句中意为情绪激昂。
(2) “乃”在两句中都表判断,当“是”讲。A项中的“而”,在前句中是连词,表并列,可以不译,在后句中是通假字,通“耐”,当能力讲。
C项中的“为”,在前句中是介词,与“所”一起表被动,是“被”的意思,在后句中是介词,当“给”讲。D项中的“以”是连词,在前句中当“用来”讲,在后句中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3) A项中的“犁剥面皮”是在杀死韩王之后的举动。B项的最终所有人都没有辨认出来与原文中的聂政母亲认出来相矛盾。
D项中的葛洪一文,没有铮铮铁戈之气。 (4) 答案:(1)(5分) 学习弹奏古琴,用木漆漆染身体,身体都长出了癞疮,吞咽木炭改变声音。
七年后把弹奏古琴学成了。 (2)(5分) 聂政杀死了韩国国君,知道一定会祸及母亲,就自己割剥脸皮,砍断自己的形貌身体,人们不能认识他是谁。
附:译文 聂政刺韩王,是聂政作出的事情。聂政父亲给韩王铸剑,过了期限剑没有铸成,韩王杀死了他,当时聂政没有出生。
等长大成人了,问他的母亲:“父亲在哪里呢?”母亲告诉了他。聂政打算杀死韩王,就学习涂饰进入王宫,拔剑刺杀韩王,没有成功,翻越城墙逃出了。
离开王宫进入太山,遇到仙人,学习弹奏古琴,用木漆漆染身体,身体都长出了癞疮,吞咽木炭改变声音。七年后把弹奏古琴学成了。
打算进入韩国都城,在道路上遇上他妻子,跟随着妻子买梳子,对着妻子笑着,妻子对着他眼泪流下来了。聂政说:“夫人为什么哭泣?”妻子说:“吾丈夫聂政出外旅行,七年都没有回来,我曾做梦都想念见到他。
您对着我笑着,牙齿像我丈夫聂政的牙齿,所以悲伤哭泣。”聂政说:“天下人们的牙齿,都会像您丈夫聂政的样子,为什么哭泣呢?”就分别离开了,再进到山中,仰天叹道:“啊,我改变容貌改变声音,想给父亲报仇,却被妻子认出了,父亲的大仇什么时候才能报呢?”拿起石块击掉牙齿,留在山中三年苦练琴曲,拿着古琴进入韩国国都,人们没有谁能认出聂政。
聂政在城门下弹奏古琴,观看的人们排成行,路上骑马坐牛车的人们都停下来听着,(人们)把这件事告诉给韩王。韩王召唤聂政并接见他,派他弹奏古琴,聂政就弹着古琴歌唱着。
把刀藏在古琴内,聂政于是左手抓住韩王的衣袖,右手拿出刀子,来刺杀韩王,杀死了韩王。说:“哪里有让活着的孩子见不到父亲这种事发生呢!可以能这样吗?”聂政杀死了韩国国君,知道一定会祸及母亲,就自己割剥脸皮,砍断自己的身体,人们不能认识他是谁。
于是(王宫的卫士)把聂政的头和砍裂的身体悬示在大街上,并在他身旁悬挂着告示:“有知道此人者,赏赐千斤黄金。”于是就有一位老母亲前往哭道:“啊,替父报仇吗?”回头对大街上的人们说:“这就是聂政啊。
他为父亲报仇,知道一定会祸及母亲,才自己割剥脸皮,我为什么要怜惜我这女人的身体,却不传扬我儿子的美名呢?”于是就抱着聂政的尸体大哭,冤恨凝结深深陷入心中堵塞气血,最终断绝脉搏而死去。所以说:聂政刺韩王。
有一位叫嵇康的人,曾经游览天台山,忽然听到山谷中琴声幽幽,寻声找去,来到一处茅舍,一位容貌清丽的女子开门。这位神女说:“看到先生爱琴,我另有《广陵散》赠送。
这是天籁之音,是琴曲中的大丈夫啊,不可以轻易传给别人。”嵇康问:“是什么人作的曲子?”回答说:“是广陵子啊。
早年在山中教聂政习琴,形影不离如同亲人一般啊。”嵇康恍然大悟,恭敬地请求神女传授给他,学习至天亮才离散。
嵇康一生独爱这个琴曲,虽然有达官贵人求教,他一概不传。到嵇康将要在东市上赴刑的时候,三千名太学生“请求朝庭赦免嵇康让嵇康做他们的老师”,最终没有得到允许。
嵇康在刑场前调琴而弹,琴弦弹动处风停云止,人鬼全都寂静无声,只有音符在琴上跳跃着,他的思绪在指尖滑动,他的情感在五弦上流淌,天籁之声在青天之上回荡,仙乐袅袅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琴弦发出铮铮之声有如兵器相撞击,使天地惊恐,使鬼神哭泣,听着的人们无不改变容颜。曲毕长叹一声:“袁孝尼曾请求学习此曲,吾吝惜坚决不传,《广陵散》从今天就断绝了!”最终他壮烈激昂地赴死。
海内之士,没有谁不痛惜。
7.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3. (1) 睡觉(2) 阻塞不通24. D( D. 对,是。
其他三项都用于词尾,表示状态,解释为“……的样子”)25. (1) 有用酒请他的人,无论身份高低贵贱,(他) 都前 往,去了必定喝醉。(2) 所以,故作糊涂,是圣人的行 事态度。
26. 示例:都喜欢喝酒,少言寡语。【参考译文】有位五斗先生,因为喜欢喝酒而游历于人 间。
有用酒请他的人,无论身份高低贵贱,(他) 都前往, 去了必定喝醉,喝醉了,就不选择地方倒地便睡,酒醒后 又起来继续喝酒。(他) 经常一喝就是五斗,因此把“五 斗”作为自己的别号。
五斗先生无思无虑,很少说话,不 知道人世间有仁义冷暖。(他) 忽而离开,忽而回来。
他 的行为动静自然,符合天地法则,所以万事万物不能缠绕 住他的心。(他) 曾经说:“天下事物大概能够看得清楚。
人生如何能够保养?嵇康便撰写了《养生论》;道路为什 么会阻塞不通?阮籍于是悲恸哭泣。所以,故作糊涂,是 圣人的行事态度。”
于是,他一直践行着自己的志向,最后 不知去向。